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门诊换药室

外科门诊换药室

外科门诊换药室是外科门诊病人各种伤口观察处理及更换敷料的场所,室内一切设施设备必须符合避免交叉感染和便于消毒隔离的要求,以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为使工作能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换药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环境布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各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室内宽敞明亮,温度22至25度,相对湿度50 -60%。

天花板地面墙壁应便于清洗和消毒。

无菌区和有菌区要严格分开。

分别设立清洁、污染、感染伤口换药台、及特殊感染的换药间。

物品分区定位放置,设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物品放置区,污染物品处置区。

如器械、敷料的处理等准备间,应分开使用,标志清楚。

无菌包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无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及打包者、检查者姓名或编号,按先后顺序置于无菌柜内,并保持清洁干燥。

2 消毒隔离:
换药室护士在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换药过程中无菌技术只有同其他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结合使用时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1空气消毒,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对换药室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1小时,有效距离不超过两米为佳①。

并建立消毒记录,每周用95%乙醇擦拭紫外线灯一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测试并登记。

特殊传染病换药后,用过氧乙酸按每立方1g计算,熏蒸60分钟即可。

相对湿度以60%~80%效果最好②。

2.2地面消毒:用含氯清洗消毒剂消毒地面使用250mg/L溶液拖地擦试2遍③,每天两次。

地面的血迹和脓迹随时擦洗。

必须使用清洁工具,拖把应当清洁干燥,如为湿拖把要洗干净再置于250mg/L清洗消毒剂内浸泡30分钟再用于擦地。

2.3家具设备消毒:0.05%洗必肽溶液或0.1%的次氯酸钠喷洒擦洗换药台及地面。

2.4一般情况下各种伤口换药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开使用,按先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处理。

特殊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破伤风、朊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应就地隔离,不得将病人再移动。

处置后,患者用过的器械应严格按照特殊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5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换药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

要求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严格遵守医护人员洗手指针,连续为病人换药时,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用手揭外敷料后应重新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脓液等污染后随时洗手。

2.6坚持一人一套换药包及换药物品,特殊传染病人用的物品需单独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7使用后换药器械先认真清洗,再浸泡消毒,待消毒物品,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浸泡30分钟,浸泡器械时关节必须打开。

最后中心供应室高压灭菌。

清洗流程:为预洗→多酶清洗→漂洗→润滑→干燥→高压灭菌。

特殊感染换药用过的器械和物品都应进行双消毒(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有效氯达2000-5000mg/L浸泡1小时后再清洗,需按清洗流程进行。


2.8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医疗性垃圾应投入黄色防渗漏的垃圾袋内,及时清理(针头、刀片、安琣等尖锐物品)必须装入利器盒,特殊感染敷料装入双层防渗漏黄色口袋进行焚烧。

各类垃圾必须有专人回收,并作好登记。

3 加强管理:
医院领导对换药室感染预防的管理给予重视,组织规范建设,设立院感办、院感控制小组,院感监督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负责对换药室护士进行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负责对消毒隔离措施、流程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定期对环境(空气、物表)、护士进行的卫生学监测。

加强责任心及慎独教育,严格管理医疗废物的程序,严格管理各项医疗操作规章制度及换药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