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语言表达连贯(含补写句子)一、真题速递1. 【2019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
故选A。
2.【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
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
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
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答案】18.C【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的部分。
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
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
排除AB两项。
D项“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
排除D项。
故选C。
3.【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
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
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1)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3) 压力产生的时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
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
(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
(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
(3)空,找关键词。
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二、考纲解读三、知识梳理解答连贯题的6大角度角度一话题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1.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一致[例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解析] 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
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
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
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既不符合文段意思,又不符合事实。
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
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故选B。
2.主语或陈述对象的一致[例2] 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托孤之处,(乙)白帝城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a.高峡背依,长江下临。
b.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乙:a.城内有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
b.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在城内。
A.甲a乙b B.甲b乙a C.甲a乙a D.甲b乙b[解析] 解答此题要保持句子主语的一致性。
整个句子的陈述对象(主语)是“白帝城”,甲a的主语是“高峡”“长江”,与陈述对象不符,要排除。
乙b的主语是“古迹”,也与陈述对象不符,要排除,故答案选B。
[例3] (2018·全国卷Ⅰ,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应有尽有,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陈述对象,以及语意的提示。
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A项和B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A项和B 项。
C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D项,选C项。
角度二逻辑或事理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例4]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________。
( )A.它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B.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C.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身体矫健,非常敏捷,非常机警D.它眼睛闪闪有光,面容清秀,身体矫健,非常敏捷,四肢轻快,非常机警[解析] 从逻辑顺序分析,应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即按照由“面容”到“眼睛”、由“身体”到“四肢”的顺序来排列。
答案选B。
角度三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指句子间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先“起”后“承”。
[例5](2015·湖南高考,有修改)说着,进入石洞来。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解析] 文段开头从游踪说起,先是“进入石洞来”记所看到的景象。
接下来,又有景象映入眼帘,此句用“再进数步”开头,就与前一句“进入石洞来”形成前后呼应。
横线后面,是“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所以横线最后为“雕甍绣槛”,才能与之衔接紧密。
而且“两边飞楼插空”与“雕甍绣槛”是不可分的。
故答案选C。
角度四意境协调文段的画面、色彩、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
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读者。
[例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