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海岛概况 (2)第三章保护规划分区与分类体系 (3)第四章分区保护规划 5第五章分类保护规划7第六章海岛重点保护工程 (10)第七章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10)第八章附则 (11)规划登记表12 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1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适用围《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是省无居民海岛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全省各市、县(市、区)从事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省市、县(市、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无居民海岛管理法律法规及本规划管理审批单位和个人利用无居民海岛的申请。

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控制性详细利用规划等应符合本规划的基本要求。

二、规划目的本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对无居民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把无居民海岛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纳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围;实施海岛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做到科学、适度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保障无居民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开发利用项目申请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的编制实施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海岛开发利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 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国海岛保护法》,2010 年3月1 日实施2.《中华人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4 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修订4.《中华人民国渔业法》,1987年10 月20 日实施5.《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1996 年修订6.《中华人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4年1 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 月1 日起施行9.《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自2002 年12月1 日起施行10.《关于加强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海洋局,200111.《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民政部、总参谋部,2003年6 月17 日11.《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8 月25 日起施行13.《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14.《省海洋功能区划》,省海洋与渔业局,2005 年2月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 号)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24 号)17.关于贯彻落实《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国海管字【2003】226 号),国家海洋局,2003年1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闽政办[2005]56号)四、规划编制的原则1、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原则;2、与海洋功能区划相一致原则;3、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4、因岛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五、规划围本规划围为省所管辖海域的无居民海岛。

凡大陆海岸线以外,领海外部界线以,大潮高潮面以上的面积超过500m2的海岛,均在规划之列,包括无居民海岛岛陆、岛滩、岛礁及周围海域(一般距离岛屿海岸线500~1000 m 以)。

其中,由省管理的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丘屿、金门等海岛,除东引岛、东沙岛、乌丘屿和东碇岛四个领海基点岛及附近的岛屿定位为国家权益类外,其余的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2 -海岛有待与省协调后再确定其功能,因此将其暂定为保留类。

六、规划期限规划年限为10 年(2011~2020 年),近期2011年~2020 年,远期2016年~2020年;展望到2030 年。

近期以整治无序的开发利用与修复生态环境为主,适度开发利用;远期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构建海岛可持续发展格局;展望为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海岛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本规划5年一修编,由原规划编制部门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得到批准方可进行规划修编。

七、规划审批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由省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编制,经专家评审验收后后,按程序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章海岛概况一、海岛数量及分布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国海岛保护法》的定义,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根据《省海岛志》(1994)和《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HY/T 119-2008)已收录的1546 个海岛。

根据省908 专项海岛调查结果,省海岛总数为2215 个,面积大于500 平方米的海岛共1321个,其中无居民海岛1223个,有居民海岛98 个。

减少海岛数量249个,主要原因如下:1、通过围填海与大陆相连,该类海岛有117个;2、通过围填海或海岛岸线更新与其它海岛合并,该类海岛有33 个;3、通过炸岛、挖沙等方式使海岛灭失,该类海岛有36 个;4、因大陆海岸线管理位置变更导致原海岛属性变更,该类海岛有32 个,其中有13个河口岛因海河划界后划入河界围;5、因闽粤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后不再隶属省管辖的海岛有5个;6、通过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调查等技术手段,以及利用参考《省海域地名志》和海图等资料,证明原海岛认定有误,不是独立海岛地理单元,该类海岛有27 个。

根据省908专项海岛调查,省海岛分布特征如下:1、海岛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北部和中部海岛分布多,兴化湾湾口南岸以北(含南日群岛)的海岛数占全省的73.6%;且大多距离大陆海岸较远。

闽南海域海岛数较少,且距离大陆海岸远的海岛较少。

2、无居民海岛分布相对集中,呈明显的链状、密集型分布,多数以列岛或群岛的形式出现,全省有群岛13 个、列岛11 个、群礁61 个。

3、无居民海岛分布大多数距离大陆海岸小于10 km,尤其在大陆海岸线曲折率大,并向海域延伸较大的半岛周围。

4、无居民海岛多为大陆岛,其中基岩岛数量占绝大多数,岛礁形态比较陡峭。

而冲积岛很少,仅分布在一些河口处。

5、海岛面积较小,绝大多数无居民海岛面积小于0.1 km2,占总数的85 %。

二、海岛资源概况我省无居民海岛资源主要有港口航运资源、生物资源、景观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风能资源等。

1、港口航运资源主要分布在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等海湾,多数海岛具有深水岸线。

2、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诸海湾湾口、湾的多数海岛。

海岛的岛陆、岛滩、岛礁和环岛水域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蕴藏着多种生物资源。

岛礁周围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比较大,是海岛最富活力的生物区。

有的基岩岛周围礁石成群分布,构成生物资源良好养护场所的天然鱼礁。

处于河口海湾的海岛周围常是一些候鸟的栖息地或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的场所。

海岛周围海域生存的海洋游泳生物物种,有许多是经济种类,数量大,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3 -密度高,许多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增养殖品种。

3、景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诸海湾湾口、湾的海岛。

许多岛礁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特色的海岛旅游资源;有些海岛拥有各种人文景观;有的海岛可观看鸟类;有的海岛湾澳沙滩平坦、沙粒均匀、海水水质好,都是海岛宝贵的旅游资源。

4、海洋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等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离岸较远的海岛。

四、海岛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1、利用现状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程度总体上不高,尤其是距离大陆较远和人类活动较少的无居民海岛,基本上仍保持相对原始状态。

但有些靠近大陆和港湾无居民海岛或毗邻有居民岛的小岛,岛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比较高,部分岛屿在开发中因不注重保护,造成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存在主要问题省无居民海岛的利用现状基本上处于随意、粗放式的开发利用状态。

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部分无居民海岛权属不清,无统一的海岛名称;②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无居民海岛的利用处于无序、无度状态;③海岛开发利用程度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④盲目的开发利用对海岛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⑤抗自然灾害能力低;⑥海岛开发不当对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第三章保护规划分区与分类体系一、分区设置根据海岛分布与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将海岛划分为四个区域,从整体上引导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方向,确定海岛开发保护管理的总体格局。

四个区域分别为: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近岸保留区域和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

1、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指我国领海基点及其附近的,对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具有特殊作用的无居民岛。

本区域海岛以严格保护、禁止开发为总方针,积极开展科学考查活动和生态修复工程,保障国家权益。

禁止开展改变岛陆的地形地貌的开发活动,保护海岛生态系统,并开展适当修复工程。

2、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指具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的海岛。

此类海岛主要是已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岛。

该围的无居民海岛总体上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较好地保持其原始状态,在规划中定为特别保护类。

该区域海岛禁止开发利用,根据海洋保护区的管理规定,加强该区域的海岛保护,尤其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科学调查,并对受破坏的海岛进行适度的整治修复。

3、近岸保留区指位于重点港湾口门界线、半岛的岬角连线以外的较开放海域围的无居民海岛,已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预,但因自然条件较差,目前对其进行开发条件尚未成熟。

因此,该区的海岛主要确定为保留类,目前无法确定其开发利用类型,保持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在进行其开发利用时,须进行严格科学论证确定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类型。

该区域海岛暂不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维持现有的海岛自然状态,并对海岛景观进行适当保护,可允许不改变海岛自然属性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利用活动。

4、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指港湾和近岸的无居民海岛,离岸较近,自然条件相对适宜,开发相对较为容易,在规划分类中港湾的无居民海岛主要以开发利用类为主。

据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社会需求的不同,对港湾的岛屿保护规划也有所不同。

根据开发利用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4 -强度,可将该区域的海岛分为适度开发岛和重点开发岛,适度开发主要有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和海岛农林业等,重点开发有港口航运业、临港工业、围填海工程等改变海岛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

该区的海岛,根据《中华人民国海岛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主要以开发利用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对于海岛景观生态受破坏的海岛,应加强修复。

二、分类体系在海岛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海岛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特点、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将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划分为特殊用途类、一般用途类、保留类3 个一级类(大类),15 二级类(小类),见表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