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课题名称: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研究小组:石家庄实验中学12级9班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李涵李慧硕刘鑫郭梦磊指导教师:王轻棉科目:英语文化生活一课题背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很快得渗透到了我们国家,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深厚的了解,各种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

二课题目的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韵味。

通过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研究,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识更加深刻,拓宽了知识面,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某些关于节日的俗语的含义。

因此,我们通过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课题目的三主要内容1.1新年•美国传统节日:新年(New Year's Day)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

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新年前天晚上。

是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

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著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

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在一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国并不是最热闹的节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庆祝活动,加利福尼亚州的玫瑰花会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届时用鲜花特别是玫瑰花扎成的彩车绵延数英里,车上摆满鲜花做的各种模型,不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拥街头,而且还吸引着上百万电视观众。

美国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惯,就是在新年许愿立志,他们称之为“新年决心”。

这决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图大志,而是一些朴实而实际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烟”、“我要好好对待邻居”等等。

他们总是坦率地讲给大家听,以期得到监督和鼓励。

据说美国的印第安人也有独特的新年习俗。

每到除夕之夜,他们就举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会,一家人围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

待至晨曦微露,他们就把破旧衣物付之一炬,作为除旧迎新的象征。

2.14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就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

是日男女青年欢聚一堂,姑娘们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签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词,那位姑娘就成为他的恋人。

基督教兴起,教会对牧神节习俗不以为然。

但由于这个节日受到青年人的偏爱,到公元7世纪,教会便把这个节日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用基督教殉教者圣瓦伦丁主教的名字为这个节日重新命名,并把日期由原来的2月15日改为2月14日。

传说,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认为已婚男子不愿离家当兵,因此发布了一道禁止结婚的法令。

圣瓦伦丁主教因违背皇帝旨意,秘密为青年人举行婚礼,而遭到监禁,于公元273年2月14日死于狱中。

圣瓦伦丁节曾是英国人喜爱的节日,随着新大陆的开发,英国移民把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带到了北美,逐渐在美国生根开花。

年轻人是圣瓦伦丁节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要在这一节日里郑重其事地为恋人选择礼物、赠送鲜花,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痴情的姑娘可能会按照古老的传说,在圣瓦伦丁节前夜把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盼望在梦中同自己的心上人相会。

在美国,圣瓦伦丁节已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节日,亲人朋友之间都可以互送小礼品以表达感情增进友谊。

不少商店专门出售这类礼品,如装饰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系着缎带的红玫瑰和郁金香花束。

至于各式各样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2月中下旬狂欢节•狂欢节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举行。

据说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罗马教皇下令封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宫前举行庆祝活动。

教徒们轻歌曼舞、手舞足蹈,整个罗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从此狂欢节被正式确定并在欧洲广为流传,后由葡萄牙人传入巴西。

现在主要由巴西、意大利、西班牙、古巴等国家举行。

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后,狂欢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桑巴舞逐渐成为节日的主角。

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今天这种盛况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联欢活动。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

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真可谓“谁也不属于谁,谁也管不了谁”。

有钱人金装玉饰自不待言,就是穷苦人家凑热闹也要稍整衣帽,敲着空罐头盒子,叮叮当当地投入狂欢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欢一下,明天就没有好运气。

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

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

这种欢乐的气氛也感染着来自异乡的旅行者,不少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桑巴舞化装游行时,为首的开路队员簇拥着自己所属团体的名称和标志,其后的游行队伍打头的由负责人、作曲者和彩车设计人等头面人物组成。

他们身穿笔挺的礼服,微笑着频频向四周围观的人群招手致意。

紧随其后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色彩纷呈的女子游行队伍。

她们身着艳丽的宽摆衣裙,有的头戴羽头帽,也有的面戴假面具。

女子游行队伍两侧或前后是数百人的男子打击乐队,乐手们身着由无数金属片镶成的衣裤,在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烁。

他们兴高采烈地吹吹打打煞是热闹。

再后就是彩车和桑巴舞队了,彩车上站着的是被选为“国王”和“王后”的俊男靓女,他们春风满面地笑着向人群频频抛飞吻。

其后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桑巴舞队,舞者服饰各异,争芳斗艳,随着舞曲,边歌边舞,这是一种以腰、臀、腹剧烈抖动大幅度摇摆的舞蹈。

舞者神采飞扬,观者如痴似呆,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人们忘记一切烦恼,忘却了姓啥叫啥,忘却了吃喝,其热烈痴迷的程度几乎达到了疯狂。

•狂热的人群、华丽的盛装、缤纷的彩车、炫目的烟火……说到狂欢节,你肯定会想到这样的画面。

岁末将至,各国狂欢节“渐入佳境”,就让我们走遍全球,领略特色狂欢节的盛况。

3.22到4.25 复活节复活节(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

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

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习惯,最典型的要数复活节彩蛋。

古人常把蛋视为多子多孙和复活的象征。

后来基督教徒又赋予蛋新的涵义,认为它是耶稣墓的象征,未来的生命就是从其中挣脱而出世的。

复活节时人们把鸡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出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

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是把煮熟的鸡蛋送给街头的孩子们做游戏,他们把蛋往前滚,谁的蛋最后破,谁就获得胜利,蛋全归他所有。

兔子也是复活节的象征。

因为兔子繁殖力很强,所以人们把它视为新生命的表现者。

大人常绘声绘色地告诉孩子复活节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园里,让孩子们玩找蛋游戏。

现在每逢复活节,美国大小糖果店总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小兔和彩蛋。

这些彩蛋小的和鸡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么大,孩子们自然喜欢,送给亲戚朋友,也不失为上佳礼品。

4.1愚人节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即目前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大加嘲弄。

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

从此人们每逢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习俗。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

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如把房间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等客人到来时则祝他们“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相互开玩笑,捉弄对方,比如,小孩子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

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

人节5.1劳动节•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

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五月第二个周日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美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议是费城安娜·贾维斯提出的。

她曾亲自在教堂安排仪式,组织活动,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佩带白色石竹花。

这一活动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

人们一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国各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的热潮有增无已。

1912年,美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所有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带白色石竹花。

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二为母亲节。

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悬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

此后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带石竹花,颜色是有讲究的。

初时一律为白色,后来则变成那些母亲已经去世的人佩带白色石竹花,而母亲仍然健在的人则佩带红色石竹花。

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

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或礼物,还有些家庭则由丈夫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揽下来。

六月第三个周日父亲节•每年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the 3rd Sunday in June)。

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

父亲节( Father‘s Day)起源与20世纪初的美国。

据说当时在华盛顿州有一位名叫的人,她年幼丧母,兄弟姐妹六人全靠父亲抚养成人。

父亲的这种既为人父,又为人母的自我牺牲精神极大地感动了她。

长大后,她积极倡导父亲节,并说服当时华盛顿的Ministerial Society of Spokane作一次特殊的礼拜仪式向父亲们表达敬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