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8记承天寺夜游
回顾作者
苏轼 子瞻” 字“子瞻”,号“东 唐宋八大家 坡居士” 坡居士”, 北宋 之一。 “ ”之一。 著名的文学家。 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 散文汪洋恣肆, 词,散文汪洋恣肆,另 精通书画。 精通书画。有“雄视百 的称誉。 代”的称誉。
重温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月色入户,欣然亦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吾两人者耳。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 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我国民间有 苏轼 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 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 其弟________、其父 苏洵 其弟 苏辙 、其父_______。 。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想 、思考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于是、 于是、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就 睡 • ③怀民亦未寝 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共同,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眼, 文眼,点睛之笔
• • • •
“闲”的含义: 闲 的含义: 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表达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暇顾及良辰美景。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暇顾及良辰美景。
• “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 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 • 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具有远大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 • 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重点字词
欣然—— 欣然 念—— 户—— 遂—— 寝—— 空明—— 空明 盖—— 但—— 耳—— 愉快地、高兴地。 愉快地、高兴地。 思考。 想 、思考。 单扇的门。 单扇的门。 于是、 于是、就。 睡。 清澈透明。 清澈透明。 原来是。 原来是。 只是。 只是。 罢了。 罢了。
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竹柏影也。 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 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
•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 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赏析。 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 简要赏析:①运用比喻的修辞,②用“积水 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 一池春水的静谧感; 藻荇交横” 一池春水的静谧感;③用“藻荇交横”(交 叉错杂的水藻和荇菜)比喻月光下美丽的竹 叉错杂的水藻和荇菜) 柏的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柏的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④显 得清丽淡雅,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得清丽淡雅,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点染出 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 妙境界。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专项练习
4.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说说 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漫步的悠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张九龄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 初三语文备课组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两人耳。 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
贬谪的落寞, 安闲自适、 ①赏月的欣喜 ,② 贬谪的落寞,③安闲自适、 自我排遣的豁达④ 自我排遣的豁达④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暇 顾及良辰美景⑤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顾及良辰美景⑤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字在全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作用? 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