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环境人口容量●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内容是讲述环境的人口容量。
以“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为基础,引申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本节的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对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理解,准确把握此概念的含义,也就成了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
首先,我们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中可以明确看到:环境人口容量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概念中明确提到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以及社会分配制度等,而这些因素还是处在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影响的各种因素不确定,每一因素又在不断变化,这样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就出现了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两难选择。
这一点,我们还是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
举例时,我们要确定某一地区、某个时间段,这样就判断其相对确定性;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段内,其资源数量、科技水平等影响因素不断变化,这又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其次,教材介绍了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需要对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作评判,正因为前面所述,它本身就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但是,我们既要对目前存在的人地危机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要乐观地看待问题,放远眼光,谋求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协调的环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是如何估计的,并了解有关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不同观点。
2.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德育目标1.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加强环境保护。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环境人口的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待。
在我国应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即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方法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事例,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电视新闻资料、相关报刊杂志资料、景观图片资料等),可将课文中的漫画图片制成动态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伴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我们的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节内容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以便对我们的地球环境容量有一个了解。
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内容:[讲授新课]1.3 环境人口容量(板书)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时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供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于是,人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为什么提出环境人口容量?这可能是学生会首先想到的问题。
所以教材一开始,就从人们关心自身所处的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引出环境人口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以下问题,了解相关内容。
问题展示(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计算机将以下问题展示于屏幕之上,便于学生思考与阅读课文内容)(课堂活动)学生看完课文后,根据上述所列问题,老师可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列举一些事例来阐述或解答上述问题等,最后,老师可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加以概括、总结,点明核心内容。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板书)从前二节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质已引起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在这种状况下而产生。
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开始,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地增长着,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
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现在每年还要增加8600万。
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
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好是消费者。
人类一方面不断地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于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维持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地消耗生产资料,满足生理和精神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污染严重、生态遭破坏,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自然环境的承受力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是谁首先正式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已难考证。
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应该说是从环境容量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
环境容量的概念又是从物理学中电容的概念而来,这是日本学者西村肇借用过的。
他认为,一个电容器所能容纳的电荷数有一定的容量,那么,环境对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容量,这种容量取决于它的自净能力。
如果环境的自净能力大于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量,环境就呈现良性稳定状态,但当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理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就会恶化。
后来,人们又在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上述这一定义,其实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板书)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这里我们还需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承载量作一个区别: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而人承载量与其意义相近,但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其所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量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时,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如我国的人口承载量为16亿左右,就是根据土地承载力做出的估计。
(2)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
补充材料: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课题。
它主要讨论人口增加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是特定空间(整个地球、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可供养多少人的问题,也就是特定空间的最大抚养能力和最大负荷能力,马尔萨斯在讨论人口问题时曾谈到特定环境下的理想人口,即适度人口。
实质上,合理人口容量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耗尽不可再生资源条件下,特定空间资源对人口的最大负荷能力。
因为人口增加量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的负载量是有限的。
人口地理学家必须研究人口的合理增长与资源负载能力的关系,为人类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寻求最合理的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以便使资源能得到合理负载,人类又能合理地利用自然,避免因资源枯竭而给人类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开拓新资源的可能性的潜力是无限的。
因此,既不要盲目乐观,无控制地、盲目增加人口,也不要认为人类前途黯淡,无法生存而悲观失望。
要科学地评价自然负载能力,寻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既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也要不断地改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可见,研究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承转)我们学习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整个地球,应该有多大的人口容量较为合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板书)请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内容。
投影展示以下问题:1.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如何正确理解?2.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点如何评价?有何借鉴意义?3.如何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怎样正确对待?在同学们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让学生多举事例,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加深印象。
最后,老师加以点拨、总结。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我们应结合上述提及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来具体分析:1.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板书)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
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这并不排除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