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装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装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摘要本文以电子装接中的警笛音响电路为具体实例来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对项目内容的选取、过程的实施及考评方法的介绍,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电路装接测试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lectronic Attachment Practice Course //Qiu Xiaohua [1][2],Jin Yuye [1][2]Abstract Circuit of the electronic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siren sound are taken as concret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project content,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it summed up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pedagogy in teaching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ed.Key words project;circuit;attachment;testFirst -author 's address Tongji University,200092,Shanghai,China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5006,Wenzhou,Zhe-jiang,China [2]如今,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已在高职教育中日益彰显出其优势。

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

这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乐趣,培养其学习主动性。

电子装接实训课程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对通用电路板的布线、焊接、调试及测试等能力,从而取得电子装接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在教学过的程中,本人结合考证知识点,将实训内容整合成不同的教学项目,按图1所示的教学结构来实施项目教学。

例如以下以警笛音响电路的装接与调试为例。

1项目内容的确定警笛音响电路是电子装接技能考证内容之一。

在15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该电路图的理论试题,电路的装接、调试及测试等一系列内容,这就要求其具备电路的原理知识,元件的检测与焊接技巧,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综合性的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将该项目分解成为几个子项目,分别为:电路的原理分析(2课时)、电路的布局(1课时)、电路的装接与调试(3课时)、电路的测试(1课时)。

2项目的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学生分小组协作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

教师的任务是设计项目,及对项目进行相关的介绍和提出要求,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旁进行指导、释疑、补充和纠错。

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及独立个体,又与其他成员是协作关系。

小组人数一般以4~5人为宜,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成为项目负责人,每个组员的任务经小组成员讨论后由组长按项目要求分配。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机会,还能让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以下是各子项目的实施内容。

(1)项目一:电路的原理分析。

拿到电路图后,小组项目负责人召集成员讨论电路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出电路的正常工作现象。

该电路主要包括稳压电源、高低音间隔控制电路、高低音振荡器及正6伏电源声光合成电路四个模块。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此项目还欠缺一定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帮助,让他们对电路各模块及整体都有深度地认识,这为电路的故障排除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项目二:电路的布局。

在通用板上怎样把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合理地排列在一起是电路能否成功显示正常现象([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浙江·温州325006)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6-0034-02图1项目式教学结构图项目介绍设计项目学生分组小组项目立项自主学习、协作阶段小结、交流成果提交、评价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完成师生共同完成34(上接第29页)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7]我想,近些年来,有关学生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不能不说是多年来过度功利化的教育所带给我们的最沉痛的例证。

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只考虑“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应该仅仅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所说的:“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200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俊也有相似的陈述,“探索未知的领域,没有人教你,也不知结果会怎样,但要珍视这种探知的直觉和欲望。

不分昼夜,从里到外冥思苦想,便能萌生灵感和创意。

这就是基础研究,100年后不知其有没有实用价值,但这是对人类文明和知识财富的贡献”。

3结语因此,针对当前教育目的过度功利化问题,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应该引起警惕。

增设人文学科,加强人文修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但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作为教育,实际上,它是一种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相结合的过程。

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而人的发展以社会的进步为前提。

所以在教育目的的选择上,“我们既反对从社会职业的需要来确定我国培养目的的狭隘的功利主义,也要反对仅从受教育主体的所谓的自由发展来确定教育任务的抽象化的目的论。

”[8]所以作为“理想的人”的培养与“工具的人的造就”,二者是矛盾而又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反对狭隘的功利主义,也要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应选取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应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1]刘冲.关于教育目的的理性思考[J].教育评论,2006(3).[2]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426.[3]张兴峰.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工具理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4](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2.[5](英)沛·西能.教育原理[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6]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8.[7]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1.[8]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229.编辑叶浩材料后将其发给组员,组员拿到材料后先对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的质量及数量情况进行检查,再根据电路的布局图纸与原理图进行电路的装接。

在装接过程中,一般以电路模块为单位进行电路的调试,要求学生能根据电路的实际现象判断电路的装接情况。

如果出现电路故障,则能够根据电路原理,与小组成员一起解决。

电路装接完毕后,要进行整体的调试,直至电路显示出正常功能为止。

(4)项目四:电路的测试。

对于正常显示的电路,要求每位组员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测量各点的电位和波形。

通过此项目,可提高学生电子设备的使用技能及波形图的绘制能力。

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对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并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办法。

3项目的考评方法学生的项目综合成绩由教师评定成绩、小组评定成绩和自评成绩三部分按一定比例汇总。

其中教师评定成绩占总分40%,组评定成绩与自评成绩各占总分30%。

其评定内容主要由项目实施进度(30分)、项目完成质量(40分)、成员间的协作(30分)这三项组成。

注意的方面有:(1)精选教学项目。

教师要针对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将此项目的任务细化。

所选的项目既要符合一般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又要让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2)合理分配小组。

由于学生各自的基础和水平不同,因此在分组时,教师需在参考自愿搭组的基础上,将优秀生与困难生搭配,并在分配具体任务后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加强引导,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

(3)推广优秀小组范例。

项目评价阶段,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可以将成绩比较好的组作为范例,将他们的经验推广开来给其他各组作为借鉴。

这样,不但可以鼓励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其善于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参考文献[1]张雷,林炳南.维修电工应用技术(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唐学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8(20).[3]谭克勤.电子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编辑叶浩!!!!!!!!!!!!!!!!!!!!!!!!!!!!!!!!!!!!!!!!!!!!!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