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超详细!

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超详细!

《鸿门宴》学案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 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 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掌握“为” 、“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 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 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 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自主学习】一、通读全文,通其大意,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3 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

完成1-2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 )沛公欲丄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4)范增说项羽曰:说:读shu 1,劝说。

(5)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6)皆为龙虎:为:动词,是。

2、翻译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状语后置)(2)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为(我)击破”省略句)(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于财货贪”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此天子气也”判断句)3、组内交流有疑问的词语及句子,还不能确定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4、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

5、文段分析思考(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 )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四、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_告以事:具:通“俱”(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内:通“纳”。

(3)张良出,要_项伯:要: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L留侯张良: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项伯乃夜厂驰之沛公军: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之:动词,去(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秦地可尽王_也: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7)...................................................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8)吾得兄事之: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名作动,婚姻:结为儿女亲家(10)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1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的原因。

非常:指意外的变故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2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

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答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总结】重点虚词“为”、“之”的用法。

本段落中出现的固定句式有:本段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①动词,结交,交好②副词,好好A. 秋毫不敢有所近.B.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 君安与项伯有故D. 籍吏民3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微夫人之丁力不及此。

⑵故 ①名词, 旧交情 ⑶之①助词, 兵语前置的标志件事③ 动词,到 话② 连词,所以,因此② 代词,这④ 代词,他的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⑥动词,到,往⑦代词,代曹刿⑨助词,放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无意 ⑧助词,的⑩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11)助词,调节音节,无意 ⑷为①替、给,介词 词③ 前“为”,介词,替;后“为⑤为⑦是,动词 做,动词⑨对,向,介词 (5)以 ①介词,把③ 连词,因为 ,动词,献出 动(6)幸 ①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而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对,对于,动④ 替,介词 词,成⑥ 替、给,介词⑧前“为”给,介词;后“为”⑩替、给,介词②介词,把 ④ 用,拿,介词②副词,幸亏,幸A (接近,接触,沾染) )近:亲近。

非常:意外的变故。

故:交情。

籍:登记。

①助词,的地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①具告以.事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 ①夜缒而出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 ①长于.臣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课时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 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二) 、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 沛公奉约为婚姻: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2、 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战”后省略了 “于”)2、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以何”)3、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宾短语后置)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 介词,把 ② 介词,把① 连词,表顺承,无意 ② 连词,可是,却,表转折 ① 介词,表比较,比② 介词,向,对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2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杀死沛公)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

(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