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 A ) A.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B.19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C.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D.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高度统一原则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D )A.公正 B.平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做主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8.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B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巩固共产党的领导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C)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方向1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D)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3.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15.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由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由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剩余价值学说17.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21.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22.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B )A.资本主义必须灭亡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2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C )A.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革命实现的2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 A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27.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 C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 20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28.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C.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29.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应当得出的结论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B.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D.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30.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D )A.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B.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商品经济3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无产阶级革命理论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32.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C.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D.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33.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及社会主义现实的启示所概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B ) A.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B.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逐步进入共产主义D.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34.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理解错误的是( D )A.它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它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从历史上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D.它是“反常现象”,是“畸形的早产儿”35.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是( C )A.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D.革命传统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CD )A.圣西门 B.黑格尔 C.欧文 D.傅立叶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由于( ABCD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3.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C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D.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AD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7.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 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 AB )A.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C.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9.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 ABC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从本国国情出发C.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D.以发达国家为样板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 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1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 ABC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同的特点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C.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D.领导人的领导风格和意愿不同12.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1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ABCD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1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有( ABCD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15.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 ABC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16.下列各项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 A.是一种批评、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C.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D.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17.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 BCD )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8.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