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总体布置 (2)1.施工组织 (2)2.建筑材料 (2)3.施工内容 (3)4.施工准备 (3)四、设计及施工方案 (4)1.表土剥离 (4)2.覆土整治 (5)3.植被恢复 (5)4.临时拦挡 (9)5.临时覆盖 (9)6.临时沉砂池 (10)7.永久沉砂池 (10)8.临时排水沟 (10)9.矩形排水沟 (11)10.梯形排水沟 (11)11.排洪沟 (12)12. 浆砌石挡渣墙 (12)13.干砌石护坡 (13)五、施工进度安排 (14)六、施工注意事项 (15)1.原材料使用要求 (15)2.质量允许偏差 (17)3.地貌恢复 (18)七、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8)1.质量保证措施 (18)2.保证施工工艺的措施 (20)八、安全文明保证体系 (21)1.安全措施 (21)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22)九、附件 (23)1.水土保持工程进度计划表 (23)2.水土保持工程工程量汇总表 (23)3.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表 (23)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3一、工程概况**县**台水库工程位于**县敖溪镇的胜利社区境内,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属西南岩溶区,其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².a,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属轻度流失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870t/㎞².a。
项目区属于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同时也是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县**台水库工程为新建项目。
淹没及工程占地面积63.72公顷。
建设期工程共开挖土石方16.12万m³,利用开挖土石渣5.42万m³,废弃量10.70万m³(其中永久弃渣9.45万m³,表土1.25万m³)。
土石方通过合理的堆放和调配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是防治项目水土流失的重点。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构成分区及主要防治措施。
水保治理分区是:大坝枢纽区、道路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枢纽区弃渣场、枢纽区料场区。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水利工程部分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4.SL 336-2006《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5.SL 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6.施工合同内水土保持工程量清单项目7.**县**台水库工程初设报告水土保持设计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三、施工总体布置1.施工组织水保施工项目部安排专业人员监督与指导;项目经理:付开贵;常务经理:陆仕军;项目总工:邹兵:执行总工:李宁;现场总工:姜峰;主要监督负责人:方国根;主要技术指导:邓钊;安全负责人:陈玉平;现场安全监督:游易;水保施工现场负责人:王小勇、毛光林。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详见最后附图《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2.建筑材料所需建筑材料利用主体工程取料场进行加工,少量材料通过外购商品料解决。
苗木种子就近从当地市场购买,尽量避免长途运输,以提高存活率。
所需的绿化覆土宜优先采用相应区域的剥离层表土,用量不足应进行调配、自采或外购。
3.施工内容根据合同清单内容和图纸工作量,归属我单位承担施工的水保工作量主要包括表土剥离、覆土整治、浆砌石墙、浆砌石沉砂池、编织袋拦挡等。
4.施工准备工程在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图纸及设计文件,并适时参加设计交底;掌握工程内容、统计并计算工程量、工作量;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准备:踏勘现场、收集地形、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掌握桩位、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状况;布置机械设备行走路线、停放位置;测量放线,平整好施工场地,确定料场堆放地点,修复施工道路等。
(3)、物资准备:工程材料、耗用材料、施工机具、运输机具、劳保用具等的准备,调查了解水源、石料场、砂场、运距、运输条件、运输能力等。
(4)、水、电准备施工供水主要为各水保分区浆砌石挡墙和排洪沟施工用水,采用多台多级离心泵D80-30抽水至各工作面,并临时用水桶等贮存,随取随用。
施工用电主要采用主体工程的供电系统进行供电。
(5)、施工队伍组织、生活设施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培训人员;配置生活设施用具。
(6)、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可尽量选择主体工程使用的施工道路,并对要使用的施工道路进行整平,养护等工作。
由于水保工程的特殊性,必须设置临时道路,以方便施工。
尽量根据地形地貌选择临时道路的地点,一般选择在坡脚、坡腰、坡顶。
四、设计及施工方案1.表土剥离水田采用机械剥离表土,剥离厚度0.5米。
梯坪地剥离表土采用机械剥离表土,剥离厚度0.4米,临时堆放于弃渣场上游或就近堆放并作好拦挡,后期运至各区覆盖。
施工区域(大坝枢纽区、生产生活区)表土剥离、堆置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施工方式作业,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采用推土机剥离表土,挖掘机装挖自卸车运输至输送至弃渣场或就近集中堆放处理。
地势较差且相对分撒的部位采用人工剥离表土,人工推斗车运输堆置。
2.覆土整治在工程施工结束后,主要对可复耕和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覆土,覆土采用各该区剥离临时堆放的表土。
整治工艺:整治方向为植被恢复,迹地覆表土整平。
绿化覆盖面积、覆土量见工程量汇总表。
施工区域(大坝枢纽区、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枢纽区石料场)料场整地,应将剥离表土回填至设计高程后进行土地整治,并预留沉降深度;宽度大于10米施工迹地整地,宜采用机械作业。
3.植被恢复3.1立地条件分析枢纽区和供水工程区土壤主要分布有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为主、耕植土层厚度0.3~1m左右,多年平均温度1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129.1㎜,多年平均日照1100h。
土壤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富铝化作用明显,PH值6.0左右,项目区土层厚度在0.5~6米之间。
3.2整地方式与栽植技术措施主要安排在春季、秋季或雨季人工种植。
应购买适应性、抗旱性强的苗木,施工现场应采取假植、醮泥浆、生根粉浸泡等措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栽植时宜采用熟土回填并压实,四周可利用开挖土围成树盘,树盘埂高0.15米左右,栽植后浇定根水一次,在幼年期应对林木进行抚育;撒播草籽和草皮铺设应采用人工作业,铺设面积较大时,可选用草皮卷、采用机械方式施工,种草可根据需要加施底肥后播种。
所用苗木宜选择树形好、抗性强、无病害,根系完整的当地苗木,移植时带土球,草种选择一级种。
做好抚育管护工作,包括土、肥、水管理及病、虫、杂草防治等。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主要植物种植技术指标表2-13.3抚育管护内容绿化管护的主要内容为:补植、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杂草及保护管理等。
3.4.种草植树施工方案A:大坝枢纽工程区:在覆土整治施工结束后,在施工迹地播撒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按照1:1的比例混播草种三叶草和黑麦草,面积0.82hm²。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B:施工生产生活区:1、种植乔木:混凝土拌合系统区(后期规划为管理房)种植乔木(香樟)695株。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2、撒播种草:在覆土整治施工结束后,在开挖裸露面和施工迹地播撒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绿化区域按照1:1的比例混播草种(三叶草和紫云英)0.47hm²。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C:道路工程区:1、撒播种草:在开挖裸露面和施工迹地播撒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撒播种草选择三叶草、黑麦草,按照1:1的比例混播,面积0.88hm²。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2、种植乔木:对永久公路进行行道树绿化。
栽植于上坝公路外侧有条件种植的路段,种植乔木273株。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3、种植爬山虎:栽植于上坝公路内侧有条件种植的地段,种植爬山虎700株。
爬山虎整地方式为沟状整地(宽*深)0.3m*0.3m,株间距0.5米。
种植指标详见表2-1。
D:枢纽区石料场1、撒播种草:在开采平台覆土整治结束后,进行种植乔木、撒播种草、种植爬山虎。
撒播种草选择三叶草、紫云英、紫花苜蓿(一级种)。
按照1:1的比例混播,面积0.80hm²。
播种前覆熟土20-60㎝,追施有机肥。
2、人工挖小数及灌木丛:征地范围内人工挖掘、人工搬运500株/丛,至表土临时堆放地假植,假植期间派专人定期浇水、施肥等管护。
3、种植爬山虎:种植爬山虎800株。
整地方式为沟状整地(宽*深)0.3m*0.3m,株间距0.5米。
播种前深耕25-30㎝,土地干净无杂草,施有机肥和磷肥。
E:枢纽区弃渣场:假植苗木:人工搬运600株(香樟或侧柏)至表土临时堆放地假植,假植期间派专人定期浇水、施肥等管护。
4.临时拦挡临时拦挡采用编织袋人工装土堆砌,堆砌断面为梯形。
底宽1米,顶宽0.5米,堆高1米。
施工区域(大坝枢纽区、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枢纽区石料场、枢纽区弃渣场)5.临时覆盖为避免开挖裸露地表、临时土石方被雨水冲刷,采用人工铺设土工布临时覆盖。
各区覆盖量见工程量汇总表。
施工区域(大坝枢纽区、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枢纽区石料场、枢纽区弃渣场)6.临时沉砂池为降低水土流失,考虑修建临时沉砂池与临时排水沟配套。
施工方法:人工开挖沉砂池,敷设塑料薄膜防渗,断面为梯形,底宽1米,池口宽2米,水深1米,池壁按1:0.5放坡开挖。
施工区域(临时公路、料场、弃渣场)7.永久沉砂池永久沉砂池采用M7.5浆砌石,池内M10砂浆抹面,沉砂池断面为矩形。
长2米、宽1.5米,深1.5米。
侧墙厚0.3米,侧墙采用M10砂浆抹面厚0.02米。
施工区域(枢纽区弃渣场)采用挖掘机开挖基础,预留30cm人工清基,保持基坑原状土不受扰动;当基坑有水时,及时用水泵抽水,保持基槽干燥。
石料应强韧、密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满足设计要求。
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石料厚度约270~280㎜。
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
8.临时排水沟为避免山体来水和坡面径流直接冲刷施工扰动地面和开挖裸露表面,考虑人工开挖排水沟,敷设塑料薄膜防渗,临时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
上底0.6米,下底0.3米,高0.3米。
施工区域(临时公路、料场、弃渣场)排水沟基础开挖,底宽小于0.5米的截水沟采用人工开挖,底宽不小于0.5米的采用机械作业。
9.矩形排水沟设计断面为矩形,渠底宽0.4米,侧墙高0.4米,侧墙采用300㎜厚M7.5浆砌块石砌筑,底板铺100㎜厚碎石垫层后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