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浇梁满堂支架施工组织设计

现浇梁满堂支架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安排 (2)四、主要器材用量 (2)五、资源配置 (2)六、现浇梁支架施工总体方案设计 (3)七、荷载校验 (8)八、现浇梁支架施工工艺 (13)九、质量控制措施 (16)十、安全技术要求 (17)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密云路桥梁工程【23-1合同】段芥园西道支线上跨分离式立交桥梁上下行线起止里程为JK0+244.240~JK0+568.900,全长324.66米,上、下行各计10跨各分三联,均为现浇混凝土连续梁,跨越西北半环线主线路段的跨径为等截面现浇预应力箱梁结构30+40+40+30m,梁高1.8m,其余等截面现浇预应力箱梁结构为3×30m,梁高1.8m,梁底净空高度2m~6.1m,梁部采用轻骨料混凝土LC50号。

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主要采用满堂支架分段浇注混凝土连续张拉预应力束的施工方法。

二、编制依据1、《芥园西道立交施工设计图》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4、《脚手架施工手册》三、施工安排支架施工在下部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根据进度要求亦可在下部结构施工完毕前进行部分施工。

过既有道路时,按交管部门要求,设计过车通道净空尺寸,在行人、车辆较少的时段封路施工,通道搭设完毕后,作好安全防护工作,安装好安全网、警示标志,并尽快恢复通车。

四、主要器材用量主要器材用量五、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本桥支架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管理和组织,项目部所属桥梁三队施工。

劳动力组织如下:2、施工机具配置六、现浇梁支架施工总体方案设计1、碗扣式满堂支架设计箱梁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支架立杆长度分为3.0m、2.4m、1.8m、1.2m几种,用以调整不同的高度。

支架立杆上下端分别安装可调式顶托和底座。

顶托和底座上下铺设15cm×15cm方木(底座下也可40cm×40cm的混凝土垫块),方木在立杆下横桥向铺设,在立杆上纵桥向铺设。

支架顶端顺桥向15cm×15cm方木上用10cm×10cm方木做底模横楞,横楞每0.3米布1根,其上铺箱梁强塑PP板做底模。

⑴架子的立杆排距(0.6m、0.9m)支架立杆在纵向每隔0.6米或0.9米布设一道,横桥向在底板和翼缘板处间距0.9米,腹板下0.6米。

支架在梁体端部(包括湿接缝)的杆件加密设置,顺桥向间距在1/5跨径加1m范围内排距为0.6m。

支架平面布置宽度不小于梁宽。

杆件对接要错开,连接牢固,保证支架刚度。

⑵横杆步距(0.6m、1.2m)横杆步距为1.2米,在立杆顶部加密为0.6米。

⑶剪力撑碗扣支架搭设后,为使支架稳定,纵横向均用扣件式钢管设剪力撑,纵向每跨分别在支架两侧及中间设三排剪力撑,横向每五排设一排剪力撑。

剪力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随立杆、横杆同步搭设、在梁体端部加密设置,保证支架结构稳定。

剪力撑与地面夹角450~600。

⑷扫地杆脚手架用扣件式钢管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固定在底座上皮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⑸底座和顶托支架下部为螺旋可调整底座,顶端为螺旋调整顶托,长度分别为50cm。

详见“图1-现浇梁满堂支架法施工示意图”所示。

2、跨既有路的八三墩式支架设计支架跨既有道路时每半幅路留净宽为6m+3m的2个过车通道,分别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过车通道采用八三式军用墩做支墩、560mm 工字钢做纵梁,纵梁跨距8m+4.5m、间距1.15m,每跨用13根,其上铺横纵、纵向各铺一层方木,方木之间垫木楔,作调平和落架用,方木上铺箱梁底模。

过车通道净高大于4.5m。

为防止过往车辆碰撞支架而发生安全和质量事故,在模板安装好后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并在支架上设置醒目标志。

支架下车道设置减速和警示装置。

详见“图-2 跨既有路段现浇梁施工示意图”所示。

图1—现浇梁满堂支架法施工示意图图-2 跨既有路段现浇梁施工示意图5号横 断 面纵 断 面3、支架搭设方法及要求支架搭设前,技术人员应确切算出每排立杆顶的底模高程,根据该联箱梁底模到原地面的净空,按1.2m 的步距确定支架的层数。

最下一层距原地面50cm 左右,每排立杆依靠调节项拖来控制顶部高程。

每层的水平杆要求达到同一高程,尤其第一层确保水平,用水准仪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设专职安全员进行支架搭设过程的安全检查。

七、荷载校验支架施工前应仔细检算各个杆件的受力,确保都在允许受力范围内方可进行施工,其检算内容主要有横梁处支架的验算、楞木强度及刚度的检算、楞木挠度的检算、立杆稳定性的检算、边腹板支架的检算以及立杆稳定性的检算等。

1、架体荷载计算⑴新浇混凝土自重(轻骨料混凝土容重19KN/m 3):梁跨端部混凝土截面积:8.93m 2,梁体每延米混凝土自重8.93m 2×19KN/m 3=169.7 KN/m ;梁跨中部混凝土截面积:7.75m 2,梁体每延米混凝土自重7.75m 2×19K N/m 3=147.3 KN/m ;⑵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标准值:取均布荷载2.5KN/m 2。

⑶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按3.5KN/m 2考虑。

⑷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按6KN/m 2考虑。

⑸忽略模板重量,取钢筋含量为混凝土重量的2%,设梁体重量通过梁底模传递给支架。

底模宽按9.778m 计。

支架每平米荷载为:梁跨端部:169.7×(1+2%)÷9.778+(2.5+3.5+6)=29.7 KN/m 2; 梁跨中部:147.3×(1+2%)÷9.778+(2.5+3.5+6)=27.4 KN/m 2; 设梁部荷载为均布荷载,则每米宽梁部荷载最大线密度为:q =29.5 KN/m ; 2、强塑PP 板底模受力计算取板宽b=1m ,跨度l =0.2m ,板厚h=0.015m ;弹性模量:E=9.9×103MPa ;抗弯强度:[σ]=35 MPa 。

⑴抗弯强度计算: WM max=σ=4 MPa ≤[σ] 式中:底模板最不利弯矩设计值:8max 2ql M ==8)2.0(/7.292m m KN ⨯=0.15KN ·m底模板抗弯截面模量:62bh W ==6)015.0(12m m ⨯=0.375×10-4m 3⑵ 挠度计算:x I E l q f ⋅⋅⋅=38454=463410281.0109.9384)2.0(/7.295mMPa m m KN -⨯⨯⨯⨯⨯⨯=0.2mm ≤0.5mm (l/400) 式中底模板惯性矩:123bh I x ==12)015.0(13m m ⨯=0.281×10-6m 43、底模方木受力计算小楞方木规格h=0.1m ;b=0.1m ,跨度l =0.9m ,间距l =0.3m , 大楞方木规格h=0.15m ;b=0.15m ,跨度l =0.9m ,最大间距l =0.9m , 松木弹性模量的折减系数0.9,抗弯强度的折减系数0.85,折减后弹性模量: E=8.5×103MPa ;抗弯强度:[σ]=15.3 MPa 。

⑴小楞方木受力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 WM max=σ=5.6 MPa ≤[σ] 式中:底模板最不利弯矩设计值:8max 2ql M ==8)9.0(3.0/7.292m m KN ⨯⨯=0.9KN ·m底模板抗弯截面模量:62bh W ==6)1.0(1.02m m ⨯=1.6×10-4m 3挠度计算:x I E l q f ⋅⋅⋅=38454=4634103.8105.8384)9.0(3.0/7.295m MPa m m KN -⨯⨯⨯⨯⨯⨯⨯=1.1mm ≤2.3mm (l/400)式中底模板惯性矩:123bh I x ==12)1.0(1.03m m ⨯=8.3×10-6m 4⑵大楞方木受力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 WM max=σ=4.8 MPa ≤[σ] 式中:底模板最不利弯矩设计值:8max 2ql M ==8)9.0(9.0/7.292m m KN ⨯⨯=2.69KN ·m底模板抗弯截面模量:62bh W ==6)15.0(15.02m m ⨯=5.6×10-4m 3挠度计算:x I E l q f ⋅⋅⋅=38454=4634102.42105.8384)9.0(9.0/7.295mMPa m m KN -⨯⨯⨯⨯⨯⨯⨯=0.7mm ≤2.3mm (l/400) 式中底模板惯性矩:123bh I x ==12)15.0(15.03m m ⨯=42.2×10-6m 44、碗扣支架受力计算 1、立杆允许荷载横杆步距为0.6m ,每根立杆设计荷载为Pmax =40KN ; 横杆步距为1.2m ,每根立杆设计荷载为Pmax =30KN ; 2、横杆允许荷载 0.9m 横杆:跨中最大允许集中荷载Pmax=4.5KN ;最大允许均布荷载Qmax=12.0KN/m ; 支架自重按支架排距0.6m ×0.9m ,步距1.2 m ,架高6m 考虑,则支架自重为:1.2KN/m 2。

支架承受最大荷载:梁跨端部为:p 0=29.7 +1.2 =30.9 KN/m 2梁跨中部为:p 1=27.4 +1.2 =28.6 KN/m 2支架每根立杆承受最大荷载:梁跨端部为:p 01=30.9 KN/m 2×(0.6m ×0.9m )=16.69 KN ≤Pmax梁跨中部为:p 11=28.6 KN/m 2×(0.9m ×0.9m )=23.17 KN ≤Pmax4、张拉后梁端部支架受力计算梁体张拉后,中部拱起,张拉端支架受力增加。

梁端位于墩顶时,梁体重力主要通过支座承担,不考虑其对支架的影响,主要考虑边跨湿接缝处支架在张拉后的影响。

边跨梁体重量:N =169.7 KN/m ×22m =3733.4 KN湿接缝处支架荷载:N 0= N/2=1866.7 KN设张拉后距湿接缝5m 范围内的支架承受梁体荷载,则每平米支架荷载:P =A N 02.1=5778.97.18662.1⨯⨯=45.8 KN/m 2 支架每根立杆承受最大荷载为p 01=45.8 KN/m 2×(0.6m ×0.9m )=24.7 KN ≤Pmax5、过车通道支架受力计算结构概况:用I56工字钢做纵梁,间距1.15m ,跨度l 1=8m ,l 2=8m ;八三墩按标准方式拼装(1.5m ×1.75m ,按标准加斜杆),共计38根立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