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应用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要点梳理】要点一、伴性遗传的方式及其特点1、伴Y染色体遗传(1)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
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谱图如下图(阴影代表男性患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特点: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患者中女多男少。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下图(阴影代表患者)。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特点: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患者中男多女少。
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3)典型系谱图如下图(阴影代表男女患者)。
4、伴性遗传中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5、注意事项(1)运用遗传特点解决遗传图谱问题时,应注意几种特殊情况,可直接判定遗传方式。
(2)运用遗传规律解决概率计算问题时,应注意“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区别。
(3)运用遗传特点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应注意与性别联系,并写出遗传图解,确保正确。
要点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高清课堂:伴性遗传(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应用36918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优生优育伴性遗传知识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
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要做到优生,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医生通过详细了解家族病史,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防治遗传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2、育种方面的应用伴性遗传为农业生产服务。
如在养鸡生产中,根据生物的性状尽早确定性别,从而做到多养母鸡。
例如,芦花鸡的遗传方式如下图。
要点三、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确定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
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
即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1)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①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要点四、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①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②有些基因只存在X或Z染色体上,Y或W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有在杂合体内(X d Y或Z a W),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
③Y或W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原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④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地一定要与性别联系。
2、与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规律处理,整个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典型例题】类型一:系谱图的分析及有关概率的计算例1、下图是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受一对基因H、h控制)(1)图中Ⅳ13的血友病基因是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个体,若其他条件不变,Ⅰ1为患者时,则Ⅳ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
(2)写出图中个体的基因型:Ⅱ4________,Ⅲ9________。
(3)Ⅲ9和Ⅲ8是________婚姻,法律现已禁止此类婚姻,他们再生一个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Ⅲ9和Ⅲ8的子女,按理论推算:女孩患病率是________,男孩患病率是________,因为他们从共同祖先________那里继承了血友病致病基因,使后代发病率增高。
(5)若Ⅲ10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了一血友病兼白化病孩子,其性别为________,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Ⅰ2Ⅰ2(2)X H X h X H X h(3)近亲 1/2 1/4(4)1/2 1/2 Ⅰ2(5)男性 9/16 3/16【解析】(1)Ⅳ13的血友病基因应来自其母亲Ⅲ9,而母亲Ⅲ9的血友病基因来自Ⅱ5,Ⅱ5的血友病基因应来自Ⅰ1,若其他条件不变,Ⅰ1为患者,Ⅰ1的X染色体并不传给Ⅱ5,故此时Ⅳ13,的血友病基因仍来自Ⅰ2。
(2)由于Ⅲ8为患者,故Ⅱ4基因型应为X H X h,而Ⅲ9也为X H X h(因其父Ⅱ5基因型为X h Y)。
(3)Ⅲ8的基因型为X h Y,Ⅲ9为X H X h,故所生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患病概率都是l/2。
(4)Ⅲ8和Ⅲ9均从其共同祖先Ⅰ2获得致病基因。
(5)Ⅲ10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了一血友病兼白化病(受一对基因A、a控制)的孩子,则患病孩子的性别应为男性,双方的基因型应为:Ⅲ10:AaX H X h,男方:AaX H Y,则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非白化病概率×非血友病概率=3/4×3/4=9/16。
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白化病概率×非血友病概率=1/4×3/4=3/16,【点评】本题提供了此类题的解题规律:判断显隐性→确定遗传方式→推导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计算有关概率。
【举一反三】:【变式】观察下图中的四幅遗传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肯定不是伴性遗传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若已查明系谱③中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按照(2)题中的假设求出系谱⑨中下列概率:①该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②该夫妇所生儿子中的患病概率是________。
③该夫妇再生一患病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C(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夫妇双方正常,孩子中有患者表明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表明致病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也不在Y染色体上(3)①1/4 ②1/2 ③1/4类型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例2、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
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均位于Z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芦花雄鸡和一只非芦花雌鸡,产生的后代芦花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一半。
试分析:(1)鸟类性别决定的特点: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雌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2)上述亲本鸡的基因及染色体组成为:雄________,雌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方案,据毛色就可以辨别雏鸡的雌雄。
方案是________,并写出遗传图解。
(4)若此方案可行,辨别雌雄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1)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 两条异型染色体ZW(2)Z B Z b Z b W(3)芦花雌鸡Z B W和非芦花雄鸡Z b Z b交配(出发点是子代雌雄鸡各一种表现型)图解:如下图所示。
(4)芦花鸡均为雄鸡(Z B Z b),非芦花鸡均为雌鸡(Z b W)【解析】由于控制鸡羽毛花色的基因位于Z上,且芦花为显性。
当用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应有两种基因型,恰好表现两种表现型和两种性别。
【点评】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可设计杂交方案为:同型性染色体的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显性个体杂交。
【举一反三】:【变式】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乙家庭夫妇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
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男 B.女;女 C.男;女 D.女;男【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