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处理

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处理

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
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保健科和中心主任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
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1)如疑为乙肝、丙肝暴露,应在24小时内查乙肝、丙肝抗体。

2)如疑为艾滋病病毒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3)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4)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能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5)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能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6、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月时对艾
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7、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及上报医院信息科。

护士锐器伤预防与应急处理
(1)锐器伤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毁形。

锐器伤的预防:
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以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至2/3便更换。

利器收集箱须放进红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放弃传统的床单,使用床罩。

(2)锐器伤应急处理
操作时不慎被病人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则应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报告。

5)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

6)协助完成经血传播疾病半年内追踪观察。

7)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
暴露源为HBsAg(+)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g(+)或HBsAb(+)或HBcAb(+),则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护人员为HBsAg(一),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至责任后6个月,1年监测GOT,GPT,HBsAg,HBcAb。

暴露源为HCV Ab(+)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CV Ab(一),则3个月后采血查HCV Ab、肝功能。

暴露源为HIV Ab(+)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IV Ab(一),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性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1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 Ab。

(3)上报流程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min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h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用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由护士长组织填写队员业暴露登记表一式3份,科室、感染管理科、上级部门(医务处或护理部)各留1份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