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表2 通过合作企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取得资格
1
隋文环
教授
跨境电商师、双师双能型教师
2
孙丽萍
教授
跨境电商师、双师双能型教师
3
王荣
副教授
跨境电商师、双师双能型教师
4
赵畅
副教授
跨境电商师、双师双能型教师
5
张若冰
讲师
跨境电商师
6
赵晔涵
助教
跨境电商师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金融学院始终认为,师资队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实践教学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大楼”和“大师”对于学院实践教学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院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也大力加强对自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学院先后组织多名青年教师赴外地进行实践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取得了高级理财规划师、“阿里巴巴百年橙师”、跨境电子商务师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院双能型教师共计15人(不含企业讲师),在各类实践教学中,双师比例大于50%。
(四)校外实习基快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使我院重新审视在校企合作领域已经取得的一定成绩。虽然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合作企业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但学生真正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数量还不多,效果还不够明显,这些是由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间不长,多数合作企业规模不大所导致的。所以,我院今后有必要加快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扩大实习基地容纳学生的规模。
三、金融学院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学院通过本次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查工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如下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深挖问题形成的原因,力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金融学院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一)学生对待实习类课程存在敷衍现象,作业内容存在错误
通过各系的自查以及学院的抽查,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待实习类课程的态度不够认真,存在敷衍现象,乃至其实习作业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例如,实习记录中存在错别字,实习作业中存在一定的抄袭内容,实习作业格式不够规范、实习时间填写错误等。学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剖析问题原因,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够认真,对待实习类课程存在敷衍现象,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期所导致。由于实习类课程主要指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该类实习课程面向大四学生,而大四学生这一时期正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得到某一岗位,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企业的工作之中,每周周一至周五要进行朝九晚五的工作,尤其是销售类岗位还要有大量的销售任务和指标,甚至周末也需要加班工作。学生疲于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对实习作业的完成质量重视不够,进而导致其实习作业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单位名称
面积
建立时间
金融模拟实验室(三教609)
123m2
2011年建
证券模拟实验室(三教108)
70 m2
2012年建
保险模拟实验室(三教109)
85 m
2012年建
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实验楼201室)
181 m2
2005年建
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室(三教617)
70 m2
2015年建
表1金融学院已投入使用的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一、金融学院实习实训教学概况
(一)金融学院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金融学院共拥有校内实训室5间(已投入实践教学使用,见表1),在建新实训室2间(跨境电商模拟实训室和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训室),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价值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含软件),各类实践教学软件近30套,实践教学设备1500台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校内实训室分别为我院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和投资学五个专业41个自然班级的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场地。我院也与长春泓沁商贸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长春开发区支行、黎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习机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金融学院实现“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三)金融学院实践教学师资配备情况
为顺利完成2016-2017学年实习、实训类课程的校内教学环节,金融学院共聘任了12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其中8名指导教师属学校认定的双能型教师,双能型教师所占比例为%。从职称结构上看,上述指导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从事教学工作一年以上的硕士研究生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全部指导教师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指导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2人,35岁(含35)至45岁(含45)之间的教师6人,45岁以上教师4人,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总体而言,我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成员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我院高度重视本次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结合本次专项评估的要求,我院重新审视了现有关于实习、实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按照专业类别,分别对四个专业的实习实训类课程有无执行学院关于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做出客观分析,具体分析详见金融学院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查存在的问题部分。
金融学院2016-2017学年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根据《长春光华学院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学检查中心下发的《关于开展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估的通知》精神,金融学院于本学期第15-16周,组织全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室全体人员以及各系系主任进行了2016-2017学年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自查与自评工作。自查工作主要围绕学院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展开,涵盖的检查项目包括:各专业独立设置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所有教学文件,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方案、实践教学总结以及其他实习实训存档资料;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和实践教学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等。学院以系为单位,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对2016-2017学年所有实习实训项目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大规模检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总如下:
二、金融学院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自查工作内容
(一)实习实训教学资料存档情况
在本次自查工作中,学院以系为单位,就实习实训的各类教学资料存档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自查。实习类课程重点检查学生实习记录的内容是否得当,教师实习评语是否健全,成绩评定是否科学规范,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是否给予了正确评价,以及各类实习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基本要求、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指导方案以及实习教学总结等是否健全,上述这些文件是否达到学校教务处对实习存档资料的相关要求等;实训类课程主要检查教师是否进行了详细的实训指导,有无实训指导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无记录,有没有对实训内容进行独立、认真的思考;各类实训存档材料是否健全,内容是否合乎规定等。目前就自查结果而言,实训类课程的存档材料质量较高,教师指导过程清晰,学生学习记录完整,注重对实训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尤其是《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实训》和《国际结算课程实训》两门实训课程的存档材料较规范,质量较高,得到了学院以及各系的普遍认可。《保险学专业认知实训》存档材料质量有待改进。
(二)部分指导教师对待实习实训工作不够认真,存在走过场现象
自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指导教师对待实习实训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提交实习实训作业后,部分教师没有仔细批阅作业全部内容,导致学生的一些低级错误没有被及时发现。此外,由于教师态度不够认真,导致其评语不够客观完整、针对性不强。学院深入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发现,这是由于学生的校外实习多是分散实习,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和实习情况均不甚了解,不能就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实习企业及时沟通,导致指导教师评语过于范范,没有针对性。此外,学校对分散实习不给校内指导教师做工作量,由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收集学生实习作业,给出实习表现成绩,这也是导致教师态度不够认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激励机制,教师除授课任务外,还要指导学生论文、做科研工作等,自然会存在一定走过场的现象。
(二)金融学院实习实训课程设置情况
由于投资学专业属于我院新建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期以前未设置集中进行的实习实训环节。因此,2016-2017学年,我院只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保险学四个专业开设了集中进行的实习实训课程。其中,四个专业都开设了面向14级学生的专业实习1(校内外)和专业实习2(校外)等实习类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保险学专业分别面向14级和16级学生,开设了集中进行的实训类课程。各专业实习、实训类课程总计12门,其中实习类课程8门,实训类课程4门。面向14级毕业生开展的专业实习1主要采取校内集中培训+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在专业实习1的前两周,在校内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就各自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培训,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使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岗位概况和应聘面试技巧。专业实习1的后8周,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某一岗位实操的对接工作。在此期间,要求学生不仅要顶岗实习也要上交相关实习作业。专业实习2为学生的毕业前实习,校外企业实习时间4周,要求学生提交实习作业同时,提交1份加盖实习单位公章的实习考核表,并在表中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联系教师给出实习评语及成绩。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的校外企业实习部分主要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各系审核后,由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类课程主要包括认知类实训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的课程综合实训。其中认知类实训课程为保险学专业的认知实训,由教师组织学生对保险行业基本情况以及保险企业运作情况进行初步认知,使学生对保险行业领域的发展概况做到大致了解。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外贸单证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结算》这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角色扮演、上机模拟等,掌握相关专业岗位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