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 - 1 -第二章 规划背景 ................................................................................. - 3 -第三章 海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 ..................................................... - 7 -第四章 海南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 - 11 -第五章 红色旅游发展战略 ............................................................... - 14 -第六章 红色旅游战略架构 ............................................................... - 16 -第七章 各县市红色旅游发展建议 ................................................... - 21 -第八章 红色旅游相关配套服务体系规划 ....................................... - 26 -第九章 产业联动发展规划 ............................................................... - 29 -第十章 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 ........................................... - 30 -第十一章 保障支撑体系建设 ........................................................... - 34 -第十二章 规划近期实施建议 ........................................................... - 36 -第十三章 附则 ................................................................................... - 39 -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与目的本规划是海南省组织编制的全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全省各县市各部门红色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使红色旅游与蓝色旅游、绿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良性互动发展,实现海南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海南旅游发展一大辅助型特色产业;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海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海南省行政辖区范围所有区域。
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三沙群岛(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为期十八年。
分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三个阶段。
第四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旅游局及建设部相关标准和部门规范、国家及海南省相关规划和参考资料,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而规划编制。
第五条规划原则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突出综合效益;坚持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坚持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坚持统筹规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第六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红色旅游资源单纯陈列、展示、参观、祭奠等传统开发模式,探索一种集教育、参与、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型开发模式?如何打破红色旅游产品孤军奋战,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寻求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串联,形成区域产品集群吸引力?如何改变红色旅游资源基本依靠极为有限的政府给血,基本丧失自我盈利能力发展现状,实现重点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一定自我造血能力?如何将传统革命纪念地转化为具备一定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地?如何打破如今红色旅游景区(点)客源基本清一色的靠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及院校支撑的单一市场局面,将海南庞大的观光休闲度假游客转化为红色旅游客源?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七条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及需求度分析(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可作为地区扶贫先导工程,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带动片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二)红色旅游需求度分析国民素质教育的需求;企事业单位的政治教育需求;对历史记忆的追寻;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对入境旅游者的吸引。
第八条海南红色旅游发展背景环境分析(一)国内红色旅游发展为推动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牵头,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参加。
2005年国家旅游局宣布为红色旅游年,全国各相关省区纷纷研究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计划。
经过多年发展,红色旅游市场活跃,已成为中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体现出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
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根据近几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联合下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红色旅游资源管理体质混乱;盲目发展,一拥而上;行政区划壁垒,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欠佳,可进入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现形式单一;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时效性突出;红色景区经济来源单一。
(二)国内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游客年龄结构:中青年是国内红色旅游主要的客源市场。
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学习和休闲度假。
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结合是符合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的。
展陈方式喜好程度:游客追求历史原真性同时希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立体重现历史场景。
游客希望参与的其他项目:主要集中在“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这个项目上面。
这就要求各红色旅游景区力求做到“红”、“绿”、“古”、“俗”有机结合,推出立体化、多元化、复合式机构的旅游产品。
客源结构:来红色景点参观的大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
学历层次:红色旅游的游客大多为中学生(含中专技校学生)和大专生,大学以上高学历游客也占相当比例。
旅游动机:红色旅游购买动机多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
很多单位尤其是学校组织广大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使红色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多前来红色旅游景区点的游客,将红色旅游景区点列为属于顺带旅游。
出游时间:在出游时间上来看游客一般集中于周末、寒暑假、黄金周、一些特殊纪念日和重要会议前后,如7月1日建党节和8月1日建军节等。
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大都是团体组织通过旅行社购买,小部分是单位组织或散客直接到景区购买。
消费结构:游客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或学生,消费水平不高。
旅游花费:多为免费开放,人均消费很低,大多红色旅游景区点入不敷出。
(三)海南革命历程回顾海南省的革命历程为: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的成立和武装斗争的崛起——琼崖武装总暴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内洞山会议确定冯白驹的领导地位——红色娘子军的诞生——琼崖工农红军的的发展和扩大——云龙改编,琼崖国共合作——白沙起义——白沙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全面建立——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以上内容根据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赖永生及林夏同志在2007年发布的《艰苦卓绝中红旗不倒—琼崖纵队23年革命历程》一文整理) 对海南省革命历程的回顾与了解,对海南革命脉络的梳理,为规划组进行海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选取重点的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历史依据。
(四)海南红色文化内涵提炼海南的红色文化主要可归纳为“四大精神,一个维护”:“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母瑞山革命精神、红色娘子军精神、白沙起义的民族精神、维护海洋主权。
第九条区位分析(一)地理区位地理区位分析——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全省都地处热带,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及2012年刚成立的三沙市。
地理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理区位,使海南热带风情浓郁,成为冬泳和避寒的胜地,成为旅游和购物的天堂。
(二)交通区位交通区位分析——目前海南已经构建起完备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机场:海南目前已通航的有一北一南两大机场。
北部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南部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现在博鳌机场、三亚梅山机场也在规划建设中。
公路:海南省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三。
主要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
高速公路:东线高速、西线高速已通车,中线高速即将建成。
铁路:海南主要铁路为海南西环铁路及海南东环高速铁路。
海运:海运是海南一大交通重点。
全省共有港口54个。
客运港口以海口、三亚、清澜为主。
跨海工程:目前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十二五”交通规划:指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海南省公路建设方面首要任务(三)经济区位经济区位分析——海南岛处在亚太经济圈最活跃的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
经济区位优势——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并且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四)旅游区位旅游区位分析——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位于东亚与东南亚航线的中枢位置;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
国际旅游岛已经成为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新契机。
旅游区位优势——海南旅游资源丰富,热带风情浓郁,加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优势,为海南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十条相关规划及政策解读通过对诸多相关规划及政策的梳理和解读,可以得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这为本次规划及今后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和政策保障。
第三章 海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第十一条红色旅游相关概念界定(一)红色旅游概念界定本规划红色旅游概念界定充分融合两版《纲要》中官方定义:以鸦片战争以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以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