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告别陋习文明演讲稿

告别陋习文明演讲稿

告别陋习文明演讲稿告别陋习文明演讲稿告别陋习文明演讲稿你我共创,文明校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

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

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

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

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

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

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提高文明素质,改掉不良习惯,势在必行我们要参与到“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中。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带个好头。

要从具体的事情抓起,把“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从长远着眼,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从日常的具体行为抓起抓好“十不”以改掉不良的恶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即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脏物废物;不说粗话脏话;不乱贴乱画;不攀折花木;不损害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打架斗殴;不吸烟;不沾染黄、赌、毒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强科普和法制教育,深入学习宣传《管理守则》,《文明守则》等,不断提高文明道德水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坚持同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和邪教做斗争要选准切入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贯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要把“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与“文明行业”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开始,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常抓不懈。

一切遗风陋习要坚决改掉,一切高尚的道德风尚要大力弘扬。

做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修身养性,让自己拥有一颗爱心。

爱心能使自己高尚,快乐,能让别人愉悦,享受。

要确立合适的积极的人生目标,让自己拥有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理想和目标。

与社会共进,与集体相融,不孤傲也不丧失原则。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点,确定自己独特的人生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努力实现,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总是追求“最好”,也不要模仿他人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为了求知,为了真情,还是为了影响力,财富,创新,道德等等,我们对自己要有正确定位。

附送:告诫信心得体会告诫信心得体会告诫信心得体会虽然通过笔试面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务员,是一件值得全家高兴的事情,但是通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员,却是一个值得自己深思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份与众不同的职业,其任重而道远!到现在,以全新的态度去面对这份职业、这个岗位、这种特殊的身份,心中难免有太多感想。

那是在上学的时候,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知道不足之处,似乎这一切在生活当中显得很平常,可以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甚至为所欲为,过了今天,明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去想的太多,简单认为职业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不重视,也不认真对待,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改变。

第一份工作来的很突然,我也欣然接受了,一年后我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做什么呢,我又能做好什么呢?千千万万的职业当中,那一种又是最适合自己的,值得这一生托付的,可以体现生命价值的?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在脑海中打转,职业选择渐渐地浮现在眼前,而且越来越引起自己重视和思考。

在以后的日子里面,职业问题一直伴随着我,我尝试着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那是毕业后三年的一天,在朋友的交谈中,提到了公务员这份特殊的工作,其实在此之前我对它好奇过、羡慕过,也想象过,却没有走的如此之近。

在职场上呆过几年后,想法开始变得严肃起来,觉得职业不单单凭据是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而是需要慎重、全面、长远来考虑的,不光是认为工作环境、待遇收入如何如何,还有能给与家人、朋友乃至更多的人带来什么,需要面对的变得原来越多,越来越现实,到最后自己还是做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希望在日后不久成为一名公务员,而这个决定距离现在快有两年时间了。

人们常常说事不过三,在一年多时间里头,我考了三次公务员考试,全部以失败告终,真的很难再次去面对自己的第四次考试,差不多快放弃了。

是坚持还是放弃,面对将要到来的考试,我还是咬紧牙根选择了前者——坚持下来,因为自己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于是边上班边学习并总结。

失败总是有原因的,找到了原因,重新树立信心,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伴随到最后的往往就是自己的信念,没有比自己内心动摇更为无力的。

当自己怀着这个目标,第四次走进考场,其实是向目标更进一步,这个时候抛弃所有杂念,不再重视成与败,坦然去接受结果。

最终的事实验证了自己的调整是正确的,考试本身不单单是知识测验,还包括心理素质等等的考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对信念的考验。

笔试后八个月,终于接到报道通知,在文昌南部的一个镇政府里任职。

自己坚持了两年的目标终于变成现实了,也许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公务员在很多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自己心里满足是最重要,因为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不过也明白,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份职业,时常扪心自问,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有能力去胜任,是否在新的领域里头获得发展?在乡镇政府三个月的工作当中,面对不同方面的工作,如办公室文书工作、党务政务公开、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计生工作、防风工作、城镇住房调查等等,原本只是在新闻里头或者报纸上看到的事情,如今要转换立场,来处理、开展与落实,很多时候觉得力不从心,甚至于恨不学,怒不才。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乡镇公务员平常工作要涉及方方面面,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交际技巧,是无法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边做边学,在重视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记得在防风工作中,全镇工作人员都在岗待命,随时关注台风动态,彻底排查和转移水库隐患和危房群众,从早上一直忙到夜里,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从中我深刻体会到政府人员的责任重大。

的确,没有什么时候比那次更加关注一次台风登陆,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等等,以此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台风登陆时间若在清晨四五点,那个时候也是涨潮,如果在涨潮的时候登陆,那么将对沿海的养殖塘造成严重的破坏等。

入职三个月后,接到了培训的通知,便兴致冲冲的赶来海口,希望在这里能够让我进一步理解这份工作。

十多天时间,培训课堂让我从法律、道德、公文、电子政务、心理等多个方面了解到公务员工作涉及的领域,在这过程中,有学习收获时的喜悦,有纠缠不清的困惑,也有深感不足的苦恼。

政策和法律,是一名初任公务员的基本功。

熟悉和掌握政策和法律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如何将学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是要重视和认真看待的重要问题。

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是开展基层的前提;学法、懂法才能执法、普法,这就需要从自我做起,无论工作生活都要时时刻刻尊法守法。

法制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目标,需要我们人人以身践行,积年累月,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去建立。

很多时候,手拿一份公文,看起来很平常,可是着手提笔写写,就知道很不容易,机关办文和公文写作一门课,给我们全面介绍了日常文书工作的要点,解决了很多疑问。

说到这里,想起来一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一张纸头的学问,也够自己一辈子去学习,所以可以心怀一颗平常心在生活中,但是不要看待身边一事一物很平常。

维稳工作在如今基层工作中时重中之重,也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石,也是遇到最困惑的事情之一。

在进入机关之前,看到很多群众性事件的报道,那个时候的感受是气愤、悲哀和思考,一次又一次是情绪的沉淀,如今在新的岗位上转换了立场,却是要反盛探讨和解决,不再只是关心而已,而是要身临其境,深入分析,查出原因,找到方法,解决矛盾。

突发性群体事件这门课程的学习,加深了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给日后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每门课程很扣紧社会现实问题,但是这些知识对于日后的工作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没有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有效的推进自己的岗位工作。

记得在课堂上,有位老师说引用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大学生在毕业时,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已经陈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