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 湖北省咸宁市) 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线”).
(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2,双曲线y=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
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
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如图1,均是正整数新函数的两条性质:①函数的最小值为0;
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3;
由题意得A点坐标为(﹣3,0).分两种情况:
①x≥﹣3时,显然y=x+3;
②当x<﹣3时,设其解析式为y=kx+b.
在直线y=x+3中,当x=﹣4时,y=﹣1,
则点(﹣4,﹣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4,1).
把(﹣4,1),(﹣3,0)代入y=kx+b,
得,解得,
∴y=﹣x﹣3.
综上所述,新函数的解析式为y=;
(2)如图2,①∵点C(1,a)在直线y=x+3上,
∴a=1+3=4.
∵点C(1,4)在双曲线y=上,
∴k=1×4=4,y=.
∵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
∴可设点D的坐标为(m,m+3),且﹣3<m<1.
∵DP∥x轴,且点P在双曲线上,
∴P(,m+3),
∴PD=﹣m,
∴△PAD的面积为
S=(﹣m)×(m+3)=﹣m2﹣m+2=﹣(m+)2+,
∵a=﹣<0,
∴当m=﹣时,S有最大值,为,
又∵﹣3<﹣<1,
∴△P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当点D为AC的中点时,其坐标为(﹣1,2),此时P点的坐标为(2,2),E点的坐标为(﹣5,2),
∵DP=3,DE=4,
∴EP与AC不能互相平分,
∴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
2. (2015 辽宁省锦州市) 如图,点A在双曲线y=上,AB⊥x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是2,则k的值是.
答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且保持不变,可得|k|=S△AOB=2,据
此求出k的值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AOB的面积是2,
∴|k|=2,
∴|k|=4,
解得k=±4,
又∵双曲线y=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k=﹣4,
即k的值是﹣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且保持不变.
3. (2015 贵州省黔西南州) 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作AB⊥x 轴,AC⊥y轴,垂足点分别为B、C,矩形ABOC的面积为4,则k= .
答案:
分析:由于点A是反比例函数y=上一点,矩形ABOC的面积S=|k|=4,则k的值即可求出.
解答:解:由题意得:S矩形ABOC=|k|=4,又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4. (2015 浙江省湖州市)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点A是函数y= (x<0)图象上一点,AO的延长线交函数y= (x>0,k是不等于0的常
数)的图象于点C,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连接CC′,交x轴于点B,连结AB,AA′,A′C′,若△ABC的面积等于6,则由线段AC,
CC′,C′A′,A′A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8
B. 10
C. 3
D. 4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连接O A′,由点A和点A′关于y轴的对称可得∠AOM=∠A′OM,又因∠AOM+∠BOC=90°, ∠A′OM +∠A′OB=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
可得∠BOC= A′OB;又因点C与点C′关于x轴的对称,所以点A、A′、
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设点A的坐标为(m,
),直线AC经过点A,可求的直线AC的表达式为.直线AC 与函数y=一个交点为点C,则可求得点C的坐标当k<0时为(mk,),当k>0时为(-mk,),根据△ABC
的面积等于6可得,解得.或
,解得,所以y=.根据反比例函
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和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O A′的面积为1,△CO C′的面积为9,所以线段AC,CC′,C′A′,A′A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O A′的面积+△CO C′的面积,即线段AC,CC′,C′A′,A′A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10,故答案选B.
5. (2015 四川省资阳市) 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的直
线l∥y轴,且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
8
y
x
=(x>0)和
k
y
x
=(x>0)的图象交于P、Q两点,
若S△POQ=14,则k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由于S△POQ=S△OMQ+S△OMP,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8|=14,然后结合函数y=的图象所在的象限解方程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
解答:解:∵S△POQ=S△OMQ+S△OMP,
∴|k|+×|8|=14,
∴|k|=20,
而k<0,
∴k=﹣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且保持不变.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6. (2015 四川省凉山州) 以正方形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双曲线y=经过点D,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
A.10 B.11 C.12 D.13
答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第一象限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再乘以4即可求解.
解答:解:∵双曲线y=经过点D,
∴第一象限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
∴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3×4=1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
7. (2015 甘肃省兰州市) 如图,点P ,Q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图象上的两点,PA ⊥y 轴于点A ,QN ⊥x 轴于点N ,作
PM ⊥x 轴于点M ,QB ⊥y 轴于点B ,连结PB ,QM ,记△ABP 的面积为S 1,△QMN 的面积为S 2,则S 1_____S 2
(填“>”或“<”或“=”)
答案: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有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性质可知四边形APMO 的面积=四边形OBQN 的面积 ∴四边形APEB 的面积=四边形MEQN 的面积 又有题意可知S 1=21倍四边形APEB 的面积,S 2=2
1
倍四边形OBQN 的面积 所以S 1=S 2
8. (2015 甘肃省南州市) 如图,点A 在双曲线
上,点B 在双曲线y=上,且AB ∥x 轴,C 、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
答案:分析: 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
矩形的面积S 的关系S=|k|即可判断.
解答: 解:过A 点作AE ⊥y 轴,垂足为E , ∵点A 在双曲线
上,
∴四边形AEOD 的面积为1,
∵点B 在双曲线y=上,且AB ∥x 轴, ∴四边形BEOC 的面积为3,
∴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1=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中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
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 的几何意义.
9. (2015 广东省深圳市) 如图
,已知点A 在反比例函数
)0(<=
x x
k
y 上,作
RT ⊿ABC ,点D 为斜边AC 的
中点,连DB
并延长交y 轴于点E ,若⊿BCE 的面积为8,则k=。
答案:答案16
解析由题意,
1
2
BCE
S BC O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