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走向
——引进资本、设备、技术+国内资源+劳 动力+环境污染+政府出口政策=出口导向 型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产品制造 中心
1、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
从宏观总量上讲:
——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巨额的贸易 顺差。
——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给人 民币升值形成巨大的压力。
——巨额外汇储备带来了流动性过剩。2011 年末,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对货币投 放的贡献率在90%以上。
国美加澳俄韩日德挪英中巴 家国拿大罗国本国威国国西
大利斯 亚
92 18.6 16.5 17.1 13.9 6.6 9.7 11.6 8.0 10.2 2.2 1.4 年
07 19.1 17.4 18.8 11.2 10.1 9.7 9.7 7.9 8.6 4.6 1.8 年
3、从产品制造中心走向设备制造 中心才是中国经济真正强大的关键一跃
▪ 原因—— ▪ 一是投入产出率低,能耗、材料消耗
率过高 ▪ 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价值小
中美经济差距在哪
▪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结构质量 差
▪ 四是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东部过度 开发,中西部开发严重滞后,制约资 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质量的提升。
美国经济的优势
▪ 芯片 ▪ 薯片 ▪ 大片 ▪ 美元
——流动性过剩冲击经济,容易诱发经济过 热和泡沫经济。
从微观经济运行层面讲: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让位于印 度、印尼等国家,低端制造业已失去国际竞 争力。
——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模式 已经到了无法继续容忍的地步。
2、产品制造中心使资源消耗殆尽、环境不堪其负
2010年我国主要资源的对外依存 度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依据是什么?
——最根本的依据就是中国没有建立起完整 的设备制造体系,更没有掌握当代世界设 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
——制造业的核心是设备制造,制造业的核 心竞争力也存在于设备制造业之中。
——从产品制造中心走向设备制造中心是我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靠资源消耗、人口红利、环境代价和薄 利多销式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来建立完 整的设备制造体系,世界经济史上没有成 功的先例;美日德三大设备制造中心都是 通过科技创新和不断的产业升级才实现了 制造业强国之梦的。
正在崛起的大东北城市群、成渝城市 群、武汉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 ,不 断拓展着内需发展模式的布局空间。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人口和 待开发的辽阔土地,为内需发展模式提供 了广阔的地理空间。
中美经济差距在哪
▪ 从数量上看,中国工业规模接近甚至 超过美国。但最终形成的GDP不到美 国的一半。
7.5万亿美元的现实市场需求和世界第一 大潜在市场为建立内需发展模式提供了广 阔的市场空间。
——2009年,占中国国土面积1.1%、 人口20.6%的“珠三角”、“长三角”、 “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城市群,创造了中 国40%的GDP、吸纳85%的外资和75%的 进出口,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存在巨大的 差距。中西部的土地容积率极低。
▪ 进出口世界第二(商品贸易36421亿美元 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4191亿美元世界第 三)
▪ 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世界第一
世界媒体给中国特色崇高赞誉
▪ 中国速度:北川新城 ▪ 中国形象:08年奥运 ▪ 中国智慧:南水北调 ▪ 中国自信:北京共识(中国自己
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
36%
48%
中国消耗煤炭份额
中国消耗水泥份额
统计显示:2006——2009年,我国发 电从2亿——7亿千瓦,煤从15亿吨——27 亿吨标准煤。
2007年碳排放59.6亿吨,超过美国的 58.2亿吨(联合国统计数据)。
过去8年全球碳排放增长三分之一,其 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中国学者
各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吨/人)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走向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史飞跃
复制苏联模式
复制日本模式
自主创新(中国特色)模式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 2011年GDP47.3万亿元,折合7.5万亿美元,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均增长9.7%,是发 达国家3.5%的2.77倍。
▪ 人均GDP5500美元,是1980年的20倍,人 均可支配收入是80年的40倍以上。全面进 入小康社会。
▪ 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两 次转型。
▪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关 键期。
第一次转型
1949——1978 私有制——公有制 自然经济——计划经济 ——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 ——强大的军事工业是其最重大的成 就,“两弹一星一潜”敲开了联合国大门
基本复制苏联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中国才有希望成为世界设备 制造中心,中国经济有才希望走上可持续 的发展之路
4、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区域发展差距 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能不能从世界产品制造中心 转向设备制造中心、从世界工厂的发展模 式转向扩大内需的发展模式?
——2011年中国人均GDP5500美元,标志着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从总体上进入 小康社会,建筑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将迎 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是美国独有的、但正被追赶
中国经济的潜能
▪ 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带动经济质的飞跃 ▪ 城镇化的深度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空间
铁矿石和氧化铝的60%; 铜矿的60%; 原油的54%,预计2020年,65%的 原油靠进口
中国人均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人均耕地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人均森林资源占世界的六分之一 人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十三分之一
7% 27%
2009年
中国占世界GDP份额
中国消耗钢材份额
第二次转型
1980——2010 ——体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结构上: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钢
铁、汽车、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 柱产业,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战略上: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发展方式上:粗放、集约向新型工业化 的转变。
除去体制转型外,我们基本复制日本 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的发展模式。有经济 学家把这种发展模式归结为“世界工厂的 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