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概论ppt
广播电视学概论
课时:17周
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就是在电视上播出的综 合性文艺节目,其特点主要包括:时效性, 功能性,整合性,广泛性。
一、时效性
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综艺节目的创作
往往暗合了某个特定的历史和时间背 景。 从小的方面说。作为一档电视栏目, 有它特定的播出板块和准确到以0.1秒 计算的播出时间。
三、中国电视发展简史 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 为推销无线电器材,在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 司”,这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无线电广播。 1925年中国开始自己筹办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36年2月23日,国民党在南京设立的短波广播电 台开始对外广播。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设在窑洞里的“播 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 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分类以及应用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地波传播 2、天波传播 3、直接传播
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制式 和数字化浪潮
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即经营管理方式 1、国营制度型 2、公共制度型 3、商业制度型
二、电视传播的制式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 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1、1953年美国采用的NTSC制。这种制式电视机 成本较低,兼容性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 2、1962年西德和一些欧洲国家研制成功“帕尔” (PAL)制,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 效果好,但成本较高。 3、1966年法国等国研制成功SECAM(塞康)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较NTSC制的效果好,但又不 及PAL制,其缺点是成本高,兼容性能差。
三、整合性
整合就是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准
则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使得各个事物也重新具有了新的意义。 电视综艺是电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融合, 舞台艺术为电视艺术提供了创作的主体, 而电视艺术使舞台艺术更加完美,二者水 乳交融,成为创作优秀、成功的综艺节目 的关键。 四、广泛性
(2)栏目名称:《非常6+1》
主持人:李咏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栏目定位:大型互动娱乐节目 宣传语:我的梦想,我的舞台 播出时间:调整后每周六17:30分 重播时间:调整后每周日14:11分
栏目时长:60分钟
开播时间:2003年10月26日
2、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
1935年是电子电视试验成功的一年,是电视
从机械电视向电子电视转化的重要年头。 1936年7月英国实验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 身)宣告诞生,开始试验广播。 1973年5月1日,我国彩色电视试验广播成功。 1973年英国独立广播事业管理局的工程技术 人员研制出“电视报纸”传送技术。
四、我国电视业的产生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
的前身)诞生。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 播,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这是我 国第二座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 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 台,同年12月开办电视教育节目。
第二章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 能的新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与时效观 一、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 1、广播电视传播时效性强。 2、传播覆盖面广。 3、受众层次分布面广。 4、传播接收方便。 5、传播的“搭车”效果好。 6、传播的信息量大。
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闻广播电台停播。但当天 就由设在瓦窑堡好坪沟一座小庙里的战备电台接替 播音,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取消,党中 央迁往北平后,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6月5日,党中央决定语言广播部与新华社总 社分开,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从此,广播电 台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9月27日,改名为“北京 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成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仍未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
(1)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采用的措施有:
①注重时效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 ②注重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③创办 多套节目;④使用多种语言播音;⑤办专业 台广播;⑥加强对外广播;⑦竞相开办昼夜 不停的环球广播等。 (2)随着汽车和手机的出现,广播媒体也迎 来了复兴的机遇。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首先发现了具有质光体的 物质“硒”。 1873年,英国人约瑟夫· 梅发现了“硒”的光电转 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 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921年法国人肃尔兹发明一种电视装置,获得法国 政府核准的专利,至此电视的研制进入成功阶段。 1930年英国BBC电视设备进行试验广播,播出多幕 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 剧。
21世纪推行的数字高清晰技术带来了新 的传播标准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存在日本、 美国、欧洲三大标准,中国将力争成为第四 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的国家。
三、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浪潮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 传输、接收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 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流动。采用电 子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 百套电视节目,看到DND般清晰的电视图 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 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视 商务、即时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 资讯信息和服务。
《春节晚会》
一、概述 1、发展历程 早在十年动乱后的1979年,邓在军和 杨洁两位导演就在一起组织播出了中央电 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1980年之后每年除夕中央电视台都制 作播出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并形成了 一定的格局,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新春佳节 的一大民俗。 1992年之后每年除夕夜的黄金时间定 期播出。
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达人秀》
一、取自英国成名节目,全程由英国达人团
队负责监督。 二、平民选秀节目逐渐演变成造星运动时, 真正平民的舞台《中国达人秀》在此产生。 三、三个评委各有侧重 四、主持人程雷的个人魅力 五、摄像机、剪辑、音乐等的配合。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广播电视的类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广播电视系统概论为“广播”。狭 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为使电视广播区 别于声音广播,通常称电视广播为电视。
二、功能性
首先,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反
映社会生活现实、人民生活和思想的主流, 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其次,综艺节目的另一种功能是政治宣传 功能,主要是宣传政府的方针策略,引导 人们的思想行为,鼓舞人们热爱祖国、建 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热情。 再次,综艺节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 文化功能。 最后,综艺节目还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2、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 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整个社会的心理、行为、 文化意识以及百姓生活方式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 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构成、题材内容和风格 追求,使其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 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 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 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复杂的思 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 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 风云变幻,正是春节晚会的应有之义。
表现 1、新闻直播 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 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 播形式。 2、滚动播出 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 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 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 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消息、淘汰旧内 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1、初创时期(1865到1928):事件 (1)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 斯威在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 存在的设想。 (2)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赫兹 用实验室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因此后 人将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并以 “赫兹”作为频率单位。
1935年安蒂· 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调频 H· 电台随之出现。 (5)各领域的生活、生产、斗争在电台中得 到全面反映。尤其是二战期间各国电台进行 的外广播,1927年,荷兰为维护殖民统治, 开始向海外殖民地广播,成为世界上最早开 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3、竞争阶段(1970年以后):挑战与机遇
1981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高清晰度电视。
1984年1月23日,日本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广
播卫星,从而开始了广播电视直播的时代。 1998年10月28日,美国将数字化高清晰度电 视成果进行展示。 电视传播出现的新趋势,传播范围国际化、 传播方式电缆化、传播对象个体化、传播内 容多样化已经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1)《幸运52》
秉着“诠释幸运、快乐、智慧与关怀”的
主旨,它坚持益智节目的基本定位,普及 经济知识,唤起群众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 注。 它将知识性‘游戏性和竞赛性并重,充分 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是中央电视台首次 以场内外互动方式开设的益智性互动性节 目。 (2)《非常6+1》 宗旨是:“园普通人的明星梦”,它是一 场平民化色彩强烈的游戏,其受众定位是、 大众、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