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参考幻灯片
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参考幻灯片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 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 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 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4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5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Y TR↑ C ↑ AE↑ Y ↑
❖ 经济繁荣期间:
Y ↑ T ↑ C AE Y
7
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 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6
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 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 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 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 收和转移支付。
❖ 经济萧条时期: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23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
度。 二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感程
度,或利率对货币供给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曲
20
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
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②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
现率[Rediscount Rate]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 业银行的贷款。 ③准备率政策[Reserve Ratio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 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
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 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8
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 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 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
于公债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
10
财政政策的效果
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 of Multiplier]
——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 增长或减少。
政府支出乘数
⊿Y ⊿G
=
11 1-b(1- t )
税收乘数
⊿Y ⊿T
=
-b 1 1-b(1- t )
3 由1和2知政府支出增加20,投资由100减少 为80,减少20,所以为完全的挤出效应
18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19
货币政策概念
❖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 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
0
Y1 Y2 Y3
Y 15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LM越平缓,财政政策越有效
R
LM2
R3
C
LM1
B
R2
A
R1
IS2
Crowding-out effect
IS1
Y1 Y3 Y2
Y
16
例题解析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 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 府支出G=50,求:
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
24
货币政策:LM曲线移动
13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
r
IS2
LM
IS1 r2 r1
E2 E1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 14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 大,投资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越不敏感,挤 出效应就越小,即财 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1 均衡收入 利率和投资 2 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
收入 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 是否存在 ”挤出效应” ?
17
解析
1 由Y=C+I+G得IS曲线 Y=1200-25r 由L=M得LM曲线 Y=1000(古典区域) 联立方程得 Y=1000, r=8,I=100
2 由Y=C+I+G得新的IS曲线 Y=1300-25r LM曲线为 Y=1000(古典区域) 联立方程得 Y=1000, r=12,I=80
21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货币供给量 增加
货币供给量 减少
债券价格 上升
债券价格 下降
利息率 下降
利息率 上升
投资增加 消费增加
投资减少 消费减少
22
货币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增加 总需求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9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有人认为,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得
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
债是有害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
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
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
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
11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 [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
主要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 少。
12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乘数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
1
本章结构框架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概念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的运用 自动稳定器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3
财政政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