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范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范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范题组一 基础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解析 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 D 项,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答案 D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4分)(1)伐罪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大不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洒扫庭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聚讼.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患.无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严惩不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克.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无所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信.手拈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童.山秃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登峰造.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尸.位素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慰问(2)舍弃(3)台阶(4)争论(5)担忧 (6)宽恕,饶恕(7)约定或限定(8)到,去,归向(9)随意(10)秃的,没有草木的(11)到达(12)查考,考核(13)迫近(14)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其曲.中规B.素善.留侯张良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解析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B项,与……友善。

C项,远离。

D项,整饰。

答案A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5分)(1)冀得一归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须.其力疲,乃可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穷振.乏,家无余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拜见。

(2)不周道,疏漏。

(3)等到。

(4)通“赈”,赈济。

(5)通“债”,债务。

题组二语段练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4分)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弗诛。

腹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选出正确一项。

(1)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C.至于 D.导致(2)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C.对……狠心 D.抑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此处的“至”表程度,是“极、最”的意思。

(2)“忍所私以行大义”的意思是墨学大师腹忍痛杀掉自己的儿子来推行大义。

这里的“忍”是“忍痛”“对……狠心”的意思。

答案(1)B (2)C【参考译文】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命令官吏不杀他。

腹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

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8.阅读下面文段,试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3分)建元六年,安国(指传主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于是上许和亲。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①倍,通“背”,违背。

②罢,通“疲”,疲劳。

③敝,通“弊”,害处。

【参考译文】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

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

”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6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节选自《荀子·天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大.天而思之大:尊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B.孰与物.畜而制之物:把……当作物一样,名词作状语。

C.因物而多.之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

D.思物而物.之物:把……当作物,名词的意动用法。

解析C项,这里的“多”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增多”。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孰与骋.能而化之骋:施展。

B.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有:掌握。

C.故错.人而思天错:错误。

D.则失万物之情.情:本性。

解析C项,“错”与“思”相对,也应是一个动词,通“措”,放弃。

答案C【参考译文】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畜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10.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释褐..为大理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杭州仁和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谢平昔..奖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其职事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下粗布衣服(2)掌管(3)往常(4)督促【参考译文】鞠咏考中进士,他凭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