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送教上门数学教案1、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 1 数到 10 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1/ 22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 1~10 的人和物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最新资料推荐------------------------------------------------------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 4~5 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 3 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 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数量人和物数量人和物国旗,楼房,老师,足球,带1 红领巾的学生,戴头巾的学 6 六盆花,不运动的女生......生......单杠,向老师行礼的学生,看2 踢足球的学生,读书的学生, 7 鸽子黄色垃圾桶,绿色垃圾桶 (3)石凳,踢足球的学生,楼房左面的大树,跳绳的学生,互相问好的老师和学生……8大雁,所有的大树,锻炼身体的学生……4 垃圾3/ 22筒,向日葵......9 所有女同学,不戴红领巾的男生花坛里的花,五个大字,国旗5 上的五角星,楼房右边的大 10 所有男同学树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 1~10 各数。
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3. 认读 1~10 各数---------------------------------------------------------------最新资料推荐------------------------------------------------------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 10 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 10 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2、比大小教学内容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7 页,练习三中的第3.6.7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4 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符号。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使学生获得对数感的经验,对以后统计的题目的理解做准备。
5/ 22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符号---------------------------------------------------------------最新资料推荐------------------------------------------------------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图片.绒板.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
学生准备 1~4 的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
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二、探究新知(一)直观认识数字的大小及其大小的比较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 3。
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 4。
然后教师依次出示 3 个桃子.2 个香蕉,分别写出 3 和 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二)比较数的大小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1)教师:教师出示,比较 3 和 3 的多少。
教师:3 和 3 比较谁多?(一样多)教师:3 和 3 一样多我们就在 3 和 3 的中间写等于号。
教师:板书:3=3。
教师领读:3 等于 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7/ 22(2)教师:教师出示:比较 3 和 2 的多少。
教师:3 和 2 比较谁多?谁少?(3 多.2 少)教师:教师肯定 3 比 2 多。
教师:3 比 2 多,平时我们就说 3 大于 2,3 大于 2 怎样写又好看又清楚呢?---------------------------------------------------------------最新资料推荐------------------------------------------------------ 在 3 和 2 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 3,教师边讲边板书:“3〉2”,并带领学生读两遍“3 大于2”。
(3)教师出示:比较 3 和 4 的多少。
教师:出示 3 和 4。
提问:3 和 4 比谁多?谁少?(3 少.4 多)教师:也就是 3 比4 少,那么我们就在 3 和 4 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 3,边说边在 3 和 4 的中间写一个小于号“<”,指 3<4 这个式子表示 3 比 4 少,读作:“3 小于4”。
领读两边。
(4)动手操作:教师带领学生举起右手,张开食指和中指来表示大于号,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加强反复练习)(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数的概念,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 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独立写出数字。
提问:海豚是多少?球是多少?(海豚是 2 只,球是 3 个)。
3 和 2 谁比谁多?应该在 3 和 2 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3〉2,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玉米有几只?棕熊几只?(棕熊是4 只.玉米有5 个)。
4 和5 比谁少?应该在 4 和 5 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9/ 224<5,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 2.第 2 题: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的,集体订正。
3.练习三 4 题:小组合作,互相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各是多少?小鸟是多少只?小鹿是多少只?小象是多少只?小熊比小鹿多还是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小鹿和小象比谁多.谁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学生都填完后指名读一读是怎样填的,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教学内容3、第几---------------------------------------------------------------最新资料推荐------------------------------------------------------ 教科书第 20 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中的 1.2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教学难点明确方向决定次序教具.学具准备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 4 个正方形学具片和 1 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