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乌、鸦”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乌鸦喝水的故事,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
教具: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鸟,请大家猜猜它的名字,看看谁最棒,最快猜出来!(出示乌鸦图)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种鸟吗?
生:乌鸦
板书:鸟鸦。
请学生读词语,指出老师的错误,乌写成了鸟!
请学生介绍乌鸦的特点:全身漆黑,连眼睛都看不到,去掉“鸟”字点。
2.师简单介绍乌鸦的习性,讲述反哺故事。
3、出示乌鸦宝宝,让孩子们和乌鸦宝宝打招呼。
过渡:乌鸦宝宝给妈妈找食物,飞着飞着发生了一件事情。
我们今天学习《乌鸦喝水》一课,看看课文讲乌鸦的一件什么事呢?
板书:喝水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读文:标自然段、圈生字、画生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反馈)
3、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小游戏,请孩子们完成,巩固识字。
三、品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出示段落,指名读第一句。
老师发觉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字宝宝长得很像,你能在书中找出来吗?有没有好办法将他们区别开?(口干要水渴渴渴,张大嘴巴喝喝喝)
从乌鸦到处找水喝,你知道了什么?板:焦急那你能把它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就在乌鸦焦急万分的时候,乌鸦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相机指导板:惊喜失望
过渡:乌鸦本来很高兴的,可是它想尽了办法都喝不到水,真是让人失望极了。
怎么办呢?不喝了吗?我们来看看乌鸦会怎么做?
2、学习第二段
出示段落,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3、学习第三段
师: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喝水?
生:用吸管、用小石头……
师:真聪明,我们看看小乌鸦用的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出示第三段,齐读,思考: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读后反馈。
师:小乌鸦是怎么做的,请一个孩子上来表演一下。
小石子真能让水位升高吗?试试看。
(师生合作操作,学生观察)水位是怎样升高的?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
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的心情会怎样?板:高兴
4、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5、.小结:学了课文,你想对小乌鸦说什么?我们夸夸这只小乌鸦吧……
四、指导看图讲故事,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出示课文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这个故事。
3、试着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一回,小乌鸦又口渴了,可是这一次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请一个孩子上台扮演小乌鸦,表演喝水……
2、学生说说有关小动物想出办法的故事。
《乌鸦喝水》说课稿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童年,一起走进人教课标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乌鸦喝水》。
本课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利用一台DVD和一台电视机,使用远程教育的模式一进行教学。
本单元主题思想是让孩子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语言简洁,生动有趣,展现了小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
在突出本单元的主题上极具代表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
同时还要“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根据此要求,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2、能力目标:通过孩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孩子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根据低年级儿童语言和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特点。
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
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区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也是难点。
说教法: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在教法设计方面,我将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凭借媒体资源,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对生动的情景、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趣。
远程教育网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凭借远教资源的巨大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将远教网上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资源下载,进行选择和整合,刻制成光盘。
教学时将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丰富的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激发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将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采用以读代讲、品读感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让琅琅的读书声溢满课堂。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在学生的学法指导方面,这节课我将引导孩子们用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本课的导入我将充分运用远教资源吸引孩子的眼球。
以形象直观的乌鸦图片引出,炎炎的夏日里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的动画,提问:我们的新朋友遇到了什么麻烦了?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把孩子们带到乌鸦的身旁,然后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乌鸦喝水》吧!
抓住了孩子对动画感兴趣的心理,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拉近了孩子与乌鸦的距离,激发了阅读兴趣,调动了孩子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本环节我先播放范读引导孩子质疑,然后自己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梳理问题。
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自学,凭借媒体资源突破识字难关。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将引导孩子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同伴互助自学生字,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
创设有趣的游戏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于是,我将用远教网上的衔石子游戏来考查孩子们的识字效果。
这样以游戏巩固认字,积累了语言,强化了记忆。
所达到的识字效果是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不能比拟的。
在比较“喝”和“渴”字时,我将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异同,启发从不同的偏旁部首去区分,孩子们就可能编出: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
本环节我将引导孩子们通过品读感悟全文,体验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借助远教资源突破教学的重
难点。
首先,我将引导孩子朗读第一段,在读中感悟,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此时,结合动画演示,生动有趣的动画过程一定会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发现到“瓶子水不多瓶口小”。
然后,以读代讲,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入情入境,激发孩子体验乌鸦喝不着水焦急难耐的心情。
通过对课文的初读孩子们对乌鸦的办法已有了初步了解,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孩子从“想出办法”的“想”字入手,让同伴合作探究:现在口干舌燥的乌鸦会想到些什么办法呢?孩子们可能会想到推倒瓶子、装石子、砸破瓶子等办法。
孩子对生动有趣的动画尤感兴趣,然后播放动画,展示乌鸦想到的办法。
生动的演示,有趣的声音会让孩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到水渐渐升高的过程。
这样,凭借远教资源的优势,直观形象的展示,将平面的文字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思维,让孩子懂得乌鸦是动脑筋才想出了办法,轻松突破了重难点。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朗读2、3段,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读中感悟乌鸦心情由焦急到高兴的变化。
四、课本剧表演
刚才,学生通过动画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课文,在创设的情景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现在在《乌鸦喝水》的乐曲声中,释放孩子们的学习激情。
在欢乐、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累知识,树立自信!
五、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吧!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习的终点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让孩子懂得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启发想象
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极易引起孩子们的遐想。
看到文中乌鸦的办法,也会引发孩子们积极地思考: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又会怎么办呢?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生活开放,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我们应该不断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
这时孩子们有可能会想到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加泥土、到小河边喝水、吃果子解渴等方法。
结合孩子的想象,我将播放乌鸦用吸管喝到水的动画,让孩子再次感悟到乌鸦的聪明机灵。
七、拓展延伸
读一读有关动脑筋想办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