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鸦喝水优质课教案

乌鸦喝水优质课教案

19乌鸦喝水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根据《伊索寓言》改写的。

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

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瓶子若干个,小石子若干个、乌鸦头饰、三张不同瓶子图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飞在空中哇哇叫。

(打一种鸟)
2、学生猜谜语。

(板书:乌鸦)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与乌鸦有关的课文。

(板书补充:喝水)
3、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爱猜谜语,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课文,注意力会更集中。

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为下面的授课环节打下了基础。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课题,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齐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序。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仔细听,字音读得不准的地方或者读不通顺的地方,由教师指导后再接着往下读。

3、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乌鸦喝着水了吗?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学习生字,精读课文的环节打下基础)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师:我们有请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闪亮登场,好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指名读、当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师:生字宝宝想要更多的好朋友!你们给它们找找词语朋友
吧!
学生口头组词
5、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识记生字和练习读,把课文中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全部熟记,为后面精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

四、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指名填空)“到处找”是怎样找?指名表演。

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这只乌鸦,心情怎样呢?
把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指读、齐读。

2、过渡:乌鸦找呀找,忽然,他看见一个瓶子,他看见的是一个怎样的瓶子呢?老师这儿有三个瓶子,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个才是乌鸦看到的?
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指答,并说出理由。

这个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为什么?指读
●设计意图:老师出示三个瓶子,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哪个才是乌鸦看见的。

这样一种解谜的模式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乌鸦皱着眉头想起了办法,它想呀想呀,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三)学习第三段
1、什么办法?用横线画出来(指答)
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乌鸦为什么不把石子一起放呢?(学生回答)
那乌鸦的这个办法真的能让水升高吗?分小组动手实验。

指名汇报
“渐渐”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利用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乌鸦坚持不懈的精神。

2、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用一句话来夸夸它。

老师也很喜欢这只乌鸦,还为它写了一首诗。

出示:乌鸦乌鸦本领大,肯动脑筋想办法。

石子一个一个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2、想一想:除了乌鸦想到的办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3、演一演:指一名小朋友戴上乌鸦头饰表演,其余学生跟唱《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实验,敢于怀疑,学会更多客观地认识事物。

六、教学小结:
希望我们小朋友也能像这只乌鸦一样,遇到问题能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