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最新)
食管、LES动力障碍
攻击因子 酸、胆汁酸
GERD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抗反流屏障 食管下括约肌 (LES) TLESR 低张LES H+ and LES 膈肌角 膈食管韧带 His角
食管清除 蠕动 重力 唾液 食粘膜屏障 上皮屏障 后上皮屏障
12:39
25
发病机制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下食管括约肌 (LES)
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 反流入食管。
吞咽时LES松弛,使食物通过进入胃腔。 正常人餐后有少量胃食管反流,但由于抗反流防御
机制的存在,这种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时间短暂,不损害 食管粘膜,常无症状。 生 理 返 流
下列因素可影响LES压:
贲门失迟缓症手术后、某些激素(缩胆囊素、胰 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高脂肪、巧克力 等),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 高(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以及胃内压增 高(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
症状出现在滴酸过程的15min之内。
食管测压:
12:39
LES静息压为10-30mmHg,LES<6mmHg易致反 流。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
47
治疗试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
对疑及GERD的患者,可服用埃索美钠唑20mg,每 日2次,连服1周,以确定是否为GERD。 若症状消失或基本好转可诊断GERD
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
LA--B
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无融合
LA--C
黏膜破损融合,﹤75%的食管周径
LA--D
病灶融合,﹥75%的食管周径
24小时食管PH检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目前诊 断有否胃食管反流最好的定性 与定量的检查方法。 pH<4为确定反流存在的界限
该项检查前3日停用胃动力药物和抑酸药物
12:39 46
食管吞钡X线检查:
严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
食管滴酸试验:患者取坐位,经鼻腔放置胃管。当管端
达30~35cm时,先滴入生理盐水,每分钟约10ml,历15分钟。 如患者无特殊不适,换用0.1N盐酸,以同样滴速滴注30分钟。
滴酸过程中胸骨后痛,烧心等症状为阳性;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包括基底细胞增生超过3层和
上皮延伸。
黏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长,达上皮层厚度的2/3,
浅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或)出血。
固有层内炎症细胞浸润(淋巴和中性粒细胞)
糜烂及溃疡
Barrett食管:食管与胃交界的齿状线2cm以上柱状上皮替
代鳞状上皮,胃镜下粉红带灰白的食管粘膜变成橘红色胃粘膜, 呈环形、舌形与岛状。
断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但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 1994年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黏膜无破损 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5mm,无融合 C级:黏膜破损融合,﹤75%的食管周径 D级:融合,﹥75%的食管周径
12:39 37
正常食管
12:39
38
LA -- A
12:39
18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屏障减弱 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
12:39
20
食管黏膜屏障:胃食管反流病中仅48%~79%的患
者发生食管炎症。)
上皮屏障 :表面黏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 HCO3-、
复层鳞状上皮
后上皮屏障:黏膜下血液 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导致食管粘膜屏 障作用下降。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反 流性食管炎。
16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屏障减弱 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
12:39
17
食管清除作用
重力作用 食管蠕动性收缩(包括:自发性蠕动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 唾液的中和作用 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裂孔疝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使食管对酸的清除降低。
食管与胃底间夹角称 His 角。在正常成人,该角为锐角;该 处组织较游离,犹如活瓣,故被称之 His 瓣。 胃内压增高时, His 瓣贴向食管壁,阻止胃内容物返向食 管,而届时食团依然能进入胃囊。
LES 内在括约肌
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
膈食管韧带
膈肌 (肋部) 膈肌 (角部)
外在括约肌
12:39
12:39 消化内科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 损伤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及与黏膜的接触 时间、部位有关
12:39
22
Fiber optic catheter
pH catheter
胆汁反流 酸反流
食道
5 cm
LES
胆 十二指肠 胃
Sphincter of Oddi
胰腺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GERD
分类:
非糜烂性反流食管炎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Barrett食管(BE)
12:39 2
反流性食道炎(RE)
是因胃内容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肠液(胆汁 和胰液) 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
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 胡光胜
12:39 1
概念
胃十二指肠内容物 ( 胃酸 / 胃蛋白酶、胆汁酸 / 胆 盐)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反酸等及食管外症 状 ( 咽喉炎、声嘶、肺炎、咳嗽、哮喘等 ) 和 ( 或 ) 并发 症的一种疾病。
糜烂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下降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屏障减弱:正常时,胃食管交界的解剖
结构有利于抗反流,称之为抗反流屏障,包括 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膈肌、膈肌角、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 底间的锐角(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 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 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
12:39
50
GERD诊断步骤
症状(+) 内镜检查 (-) PPI试验 (-) (+) (+) (+) PPI试验 (+) (-) 内镜检查 (-)
24小时pH监测
(-) 随访
12:39 51
24小时pH监测
(+) (-) 随访
(+)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的食管炎:感染性、药物性等 消化性溃疡 消化不良 胆道疾病 食管动力性疾病 心源性胸痛 食管癌
◆
反流性食管炎
西方国家10%-20% ◆ 日本16.3%
◆
◆
我国1.92%
烧心
美国42% ◆ 北欧国家38% ◆ 意大利9%
◆
消化内科
12:39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 动力障碍性疾病。 性质
12:39
消化内科
流行病学资料
GERD是最常见的消化病之一
(京沪两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症状发病率 8.97% GERD发病率 5.77% RE发病率 1.92%
潘国宗,中华消化杂志 2008;4
消化内科
12:39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资料
胃食管反流病
西方国家20%-40% ◆ 亚洲国家5%-17%,并有上升的趋势 ◆ 我国 5.77%
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咽喉炎、声嘶
12:39
32
GERD食管外表现
非心源性胸痛
口腔烧灼感 慢性鼻炎
咽部咽下的异物感
舌味觉过敏 咽喉炎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表现
哮喘和慢性咳嗽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2:39
33
GERD患者症状
反流症状 食管刺激症状 食管外症状
烧心 反酸 嗳气 反食 恶心
胸痛 吞咽困难 上腹痛 憋气 吞咽疼痛
咳嗽 声音嘶哑 喘息 口水增多 癔球症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
发生在食管黏膜修复过程中溃疡→ Barrett溃疡
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30-50倍)
12:39
35
24hPH 监测
内镜 24hBIL 监测
食管 测压
检查
核素 检查 食管 吞钡
36
滴酸 试验
12:39
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
抗胆碱能药物
食物:饮酒、喝浓茶、脂肪、巧克力、胡椒 其他:抽烟、胃酸增加、怀孕、度冷丁、吗啡、巴 比妥盐、
安定、钙通道阻断剂
一过性LES松弛(TLESR)
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指非吞咽情况下自发性LES松弛,松弛时
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而且LES压的下降 速率更快, LES 的最低压更低。
吞咽困难: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
食管狭窄食出现吞咽疼痛
12:39 30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
烧 心 Heart burn 胸 痛 Chest pain
反酸 regurgitation
12:39 31
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哮喘、咽喉炎
反流物吸入气道→
支气管黏膜炎症、痉挛→咳嗽、哮喘: 阵发性、夜间发作、气喘。 吸入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