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有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大于除数的学习内容。
本节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除法计算。
与上节不同之处是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如:(48÷3)。
同上节一样,重点研究用竖式表达分物的过程和结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除法竖式计算。
对于48÷3这类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的除法,学生口算相对困难,竖式计算可以记录每步分的过程,减少记忆的负担。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步由之前的直观概括水平(依靠实物、教具或手指,离开直观,思维则中断或发生困难)过渡到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
是抽象思维形成的过渡阶段。
因此,他们对于算理的理解和解释、以及算法的掌握仍然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模型。
基于此,本课创设了“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分橘子”的故事情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解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除法竖式的模型;同时,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 在“分橘子”的具体故事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物过程,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算式的联系。
2. 结合“分橘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能用竖式表达分物的过程和结果,探索并掌握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突破方法:1、结合分物过程,理解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除法竖式计算,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商是两位数的算理。
突破方法:借助小棒这个直观模型,结合具体分一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竖式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与具体的分物过程对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圆片过程预设:学习活动一:情境导入、发现信息、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发现信息师:话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师父唐僧去取经,一天,兄弟三人外出化缘,他们找到了这些橘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有四筐,每筐10个,旁边还有8个散的,一共48个橘子。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啊!既细致又完整!师:现在兄弟三人要把橘子带回去了,大家觉得三人应该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呢?说说你的想法.2、提出问题师:是啊,每人都带同样多的橘子,这样才是公平的做法,xxx真是一个公正处事的孩子!根据这件事情,结合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习成果预设: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个橘子呢?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为后面尝试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学习活动二:探究解决(一)尝试列式师:你能完整地把问题再说给大家听一听吗?谁还想说?(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各能分到多少个?)师:大家今天发言很积极,数学课就是要这样,有想法就举手,大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和别人一起交流,大家说对吗?那3人各能分到多少个橘子呢?xxx提的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想一探究竟,那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只列式,不计算。
学习成果预设:48÷3=()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试着说说吗?先跟你的同桌小声说一说。
学习成果预设:48÷3表示把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各能分到多少个个橘子?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完整地提出问题,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面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分物活动: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师:究竟每人各能分到多少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帮助兄弟三人分一分呢?1、摆一摆、想一想师:我们用小棒来代替橘子,可以吗?如果没有小棒,用其它的学具代替可以吗?师: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快速、轻轻地摆好学具。
说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橘子每筐10个,小棒每捆10根,所以我摆了4捆零8根小棒表示48个橘子)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好的。
师:请孩子们快看学习要求,(课件出示)大声读一读吧!(1)同桌两人合作一起分小棒,一人边操作边说说分的过程,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边认真看边仔细听。
同桌两人各分一次。
(2)结合刚才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在动手分物之前,孩子们在摆、想的过程中,对即将进行的操作有一个简单的规划、分析,培养孩子有序思考、有序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同桌一起互分、互看、交流口算的过程中,对分物的过程更加明晰和了解,为后面引导孩子结合分物及口算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计算、以及用分物过程解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做好铺垫。
师:看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好!请大家先想一想你准备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呢?想好了,就开始动手试一试吧!2、分一分、算一算生动手分、算,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说一说师:谁能上来跟大家分享下你的分法?注意边分边说清楚你分的过程。
(1)指名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预设:生:我是先分整捆的,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1捆,也就是10根。
3人共分走3捆, 30\3=10;还剩下1捆零8根。
把1捆拆开成10根,和8根合在一起,再把18根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又分到6根,18\3=6;每人共分到16根,10+6=16师:大家认为xx同学演示的清楚吗?和他一样分法的孩子举手。
老师有问题想采访一下可以吗?你为什么选择先分整捆的呢?生:先分整捆的比较方便,而且分两次就能全部分完了。
师:你为什么不先分零散的8根呢?生:如果先分零散的也可以,但没有先分整捆的方便,我刚才试过的。
师:你可以给大家演示下吗?生:先把8根零散的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2根,3人共分走6根,6\3=2;还剩下4捆零2根,把其中一捆拆开成10根,和2根合在一起,再把12根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又分到4根;12\3=4;最后再把剩下的3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再分到1捆,30\3=10,最后每人还是共分到16根,2+4+10=16.这种分法比较麻烦。
师:大家觉得呢?同意他的想法吗?谁还有补充?或者还有问题要问?师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简单小结。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赞同xxx同学的想法。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先分整捆的这种大家都认为比较简单方便的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分、上台说的过程,结合老师及同学们的追问、赞同,借助直观操作的方法、过程,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做好铺垫。
(2)全班交流、讨论师:xx同学先分整捆的,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1捆,也就是10根。
3人共分走3捆,也就是30\3=10;还剩下1捆零8根。
把1捆拆开成10根,和8根合在一起,再把18根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又分到6根,也就是18\3=6;最后3人每人共分到16根,10+6=16。
(四)尝试竖式记录师:结合刚才分物及口算的过程,孩子们能试一试用除法竖式来算一算吗?也就是用竖式把你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吗?A、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B、指名学生上台分享不同的竖式163 48318180 ——这种写法是一般的竖式写法,清晰、简约163 483018180 ——这种写法中因为3在十位上,因此0可以省略不写,体现位值思想和除法竖式的简约性。
163 48480 ——这种写法有的孩子是一步口算,3个16是48,但不能表示出分物时“先分整筐的,再分单个的”分物过程,虽然也是正确的,但不能清晰地表示两次分的过程,所以应该用两步表示,因为竖式就是分物过程的一种记录方式。
(A)展示一般写法师:能结合刚才分物的过程说一说你竖式里每一步的意思吗?生:我竖式中表示的意思是先分4筐:先把4筐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10个,就是30\3=10,在商的十位写1;分掉3筐就是30个橘子,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写3;4-3=1,4筐分去3筐还剩下1筐,和8个零散的合在一起是18,把个位的8落下来,把18个橘子再平均分给3个人,每再分到6个,就是18\3=6,在商的个位写6,三六十八,刚好分完了,写0。
商16表示最后平均每个人分到了16个橘子。
师:他的想法孩子们听懂了吗?竖式的记录同意吗?谁还有问题可以问。
(如果学生没有追问,老师也可以追问)如: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B)展示其它写法展示学生另外的竖式写法,引导孩子们对比几种写法的不同之处,体会到竖式的一般写法的清晰、简约的特点。
并明确给学生指出,3种写法都对,但我们在计算除法时通常写成第一种方式,更能清晰地记录我们分物的完整步骤、过程。
(C)老师板演、示范师板演竖式,引导学生简约成一般的竖式写法:(板书,师生一起边说边写)先写原来有48个橘子,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平均分给3个人,也就是48除以3;先分整筐的,4筐也就是40个橘子,因为它在十位上,所以只写4,也就是先算十位,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把四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商就写(1),这个1在十位这里表示多少?(1个十)每人1筐3个人分掉3筐就是分掉30个橘子,3乘10是30,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写3,3在十位上就可以表示30,所以后面0可以省略不写;4筐分掉3筐还剩1筐,也就是4个十分掉3个十还剩1个十,十位上没有分完,4-3=1;还剩下的1个十,和个位的8合在一起是18,把个位的8落下来,也就是第一次分之后还剩18个橘子;再平均分给这3个人,每人又分到6个橘子,也就是把18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就是18\3=6,在商的个位写6;每人6个,三人就分掉18个,三六十八,刚好分完了,写0。
最后商16表示平均每人分到了16个橘子,也就是把48平均分3份,每份是16。
我们一起来作答。
答:平均每人各能分到16个橘子。
D、课中小结师:通过刚才的独立思考和分享交流,大家会用竖式来清晰记录分物的过程并进行计算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师:好的,那接下来我们来一个课中小比赛,看看孩子们学习效果如何。
请看大屏幕。
学习活动三:尝试练习,总结算法师:算一算,想一想,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呢?请你独立完成。
(1)生独立完成3道题。
师巡视指导。
再加上48\2(2)指名上台交流各自的结题过程和结果:注意说请自己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其余学生可质疑、提问,重点讨论:分了整十数后,余下的部分怎样处理?(3)集体质疑、讨论:师:以前我们学习加、减、乘的竖式计算时,都是从个位也就是低位算起的,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呢?(分物时是先分整十数,再分个位数,竖式记录的是分物过程;像48÷3这样的算式,如果从低位算起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