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黏膜给药

口腔黏膜给药


二、口腔黏膜给药机理
药物在口腔黏膜的吸收与皮肤相似,有细胞内转运和细胞
间转运种途径,且大多属于被动扩散。(少量主动转运、
胞吞作用) 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不需要任何特
定的转运介质或载体,而通过膜转运的一种形式。被动扩散
不需要直接的能量输入。
口腔黏膜的渗透性、腔道的生理环境以及药物的 处方组成都会影响药物吸收,其中口腔黏膜的渗透 性是药物吸收的决定性因素。 口腔黏膜渗透性的顺序为:舌下>颊>硬腭。舌 下黏膜相对较薄,吸收较快,能够达到快速起效的 目的;而颊黏膜的渗透性较低,较为适合缓释制剂 的应用。
细胞间通道充满脂质,亲脂性药物几乎能畅通无
阻地渗透,因此许多有首过效应的脂溶性药物口腔
黏膜吸收远远大于口服给药。舌下给药时非离子型
药物油水分配系数(K) 在40~2000之间较好,K值过大,
脂溶性过高而不溶于唾液,过小则亲水性强,跨膜通
透性差。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口腔给药具有以下特点:
①给药方便,易于给药,易于除去,患者顺应性好 ②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过肝脏而直达心脏, 因此能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降解作用及肝脏的首过效应、酶代谢及酶降 解 ③可局部用药,也可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剂型多为溶液型或者混悬 型漱口剂,气雾剂,膜剂,口腔片剂等,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细菌或真菌感 染,以及其他口腔科或牙科疾病。全身作用常采用舌下片、粘附片、贴膏 等剂型。 ④口腔抗机械刺激性强,黏膜不易损伤,更新修复快。 ⑤较多的口腔粘膜粘附制剂,可使药物与口腔粘膜较长时间地接触,延 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使组织的通透性改变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1、速释制剂
口腔黏膜给药速释制剂是指口腔黏膜给药后能 快速起效的药物制剂,主要包括片剂(口腔崩解片、 口含片、舌下片等)、口腔喷雾剂和液体制剂等。
口腔崩解片
口腔崩解片遇唾液时能迅速崩解或溶解,药物在口 腔中崩解后,一部分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另一部分 会随吞咽动作,通过咽部、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吸收, 发挥作用。 主要用于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须迅速 起效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 醇等。
口腔喷雾剂
口腔喷雾剂是一种通过一定压力将含药液体喷 射到口腔黏膜上的制剂,具有分布广、吸收快、药 物降解少的特点。
2、口腔黏膜给药缓释制剂
口腔黏膜给药缓释制剂主要是指口腔生物黏附制剂, 能长时间黏附在口腔黏膜表面,延长药物在口腔黏 膜或病灶处的滞留时间,以增加疗效。
生物黏附片
生物黏附片剂是近年来研究最广泛的生物黏附给药 制剂,在制备工艺、辅料应用及制剂体积等方面与 普通片剂有较大差别。生物黏附片在经唾液润湿后 可黏附在黏膜上,随后以合适的释药速度向黏膜或 唾液中缓慢释放药物。 (例)文献报道以乙酸地塞米松为模型药,采用卡 波姆、糊精、丙烯酸树脂等为辅料,制得用于治疗 口腔溃疡的双层口腔生物黏附片。
黏膜的部位、结构和面积影响物质的传递。角化 上皮构成口腔保护屏障,而颊黏膜和舌下黏膜上皮均 未角化,利于吸收。舌下黏膜上皮层厚度低于颊黏膜, 通透性较后者高,合适的药物在该部位可被快速吸 收。但因唾液的冲洗作用,该处不是控释剂型的合 适给药部位。颊黏膜面积大,受唾液影响小,适于控 释给药。 口腔黏膜给药常用黏膜:颊黏膜、舌下黏膜
目前主要应用的吸收促进剂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卡波姆、氨基酸衍生物、胆酸盐、酰基肉碱类、脂 肪酸及其盐、表面活性剂、挥发油类等。 但是吸收促进剂在促进药物吸收的同时,如果用量 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会产生局部或全身毒性。
三、口腔给药制剂
口腔给药系统包括片剂、贴剂、喷雾剂、水凝胶、 粉剂、溶液、脂质体及毫微粒载体等。 很多剂型中药物易渗入唾液或被吞入胃肠道而造成 黏膜外消除,故研究较多的是具有黏性的片、贴和水 凝胶。 此类制剂常用辅料有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乙基 纤维素(HEC)、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酸 (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 丙烯酸树脂、琼脂等。
改善口腔给药办法
解决药物在口腔黏膜内吸收的问题,在药物制剂的 处方设计中,常常考虑加入吸收促进剂。 吸收促进剂主要作用: ①改变黏膜脂质双分子层结构,降低黏膜层黏度; ②使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联结暂时疏松; ③增加细胞间和细胞内的通透性; ④加速黏膜处血液循环速度; ⑤促进黏膜细胞膜孔形成; ⑥抑制药物作用部位蛋白水解酶的作用等
液体制剂
口腔生物黏附液体制剂与口腔速释给药液体制剂的 黏度及所用辅料有较大差异。增大液体制剂的黏度 既可保护黏膜表面,又可延长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 滞留时间。常用材料为羧甲纤维素钠(CMC-Na)等。 当唾液缺少时,液体制剂本身可作为一种润滑剂帮 助药物吸收。
结语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近年发展迅速,除用于治疗局部 疾病外,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止痛、 镇静、麻醉、止吐等多方面。口腔黏膜给药作为一 种新的给药方式尚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如适于给药 的黏膜面积有限,限制了药物释放系统的规格;不 自主的唾液分泌及吞咽动作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给药时常使患者产生异物感,影响顺应性;适合口 腔黏膜给药的药物有限,应用促渗剂可能会损伤黏 膜等。
口腔黏膜给药
黄超
一、结构介绍 二、给药机理 三、影响因素及改善
四、制剂
一、口腔黏膜结构介绍
口腔黏膜被覆于口腔表面, 由上皮层和黏膜固有层构成 ,中间由一基底膜相隔。其 上皮是复层鳞状上皮,由外 到内依次为角质层、颗粒层、 棘层和基底层。基底膜起连 接和支持作用,具有选择通 透性。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 织,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 神经末梢。
凝胶剂
生物黏附凝胶多采用交联聚丙烯酸等聚合物为黏附 性辅料。该剂型最大的缺陷是不能保持原有形状, 给药后较易分散到机体各处,不能使指定剂量药物 在药用部位释放,因此多限用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
膜剂
口腔黏附用膜剂薄而软,能将药物直接释放到黏膜 表面,快速吸收。与生物黏附凝胶剂相比,膜剂最 大的优点是成形性好,给药后可直接黏附于给药部 位,不会分散,可保持原状持续释药,因而剂量准 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