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情教程1

贵州省情教程1


三、民族节日
1毛南族的节日有农历五 月的庙节(即分龙 节),清明节“赶祖 先圩”、元宵节“放 飞鸟”、“南瓜节”。 2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 显的特点:一是祭祀 祖先;二是多开展唱 歌对歌活动。
民族艺术
毛南族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 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 1民间故事、编织雕刻、银器绝活、木面舞、毛南民 歌。
民族习俗 一、饮食:1.瑶族居民的主食以 玉米、大米、红薯等为。喜欢 吃冷的东西。 2·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 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 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 3.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 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 蜜蜂蛹等。 4.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 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 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民族历史
1.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 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 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 族也是以地名族。 2.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 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3。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 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 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 河池州。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光绪年间,在 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 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 “额”
瑶族医药 瑶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 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 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 的治疗经验。独特的民 族风格。瑶族民间医生 多以盈亏平衡理论来指 导自己的临床实践。 治疗癌症、红斑狼疮、妇 科病、跌打骨折、风湿 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 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 的公认。
药浴
谢谢观看
瑶族
民族概况
1.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称“勉”、“金 门”、“布努”、“炳多优”、“黑 尤蒙”、“拉 珈”等。瑶族和苗族 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 “武陵蛮”部。东南亚欧洲国家也存 在鲜为人知的瑶族。 2.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 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分为 不同的瑶族。如:茶山瑶”、“盘 瑶”、“山子瑶”、“顶板瑶”、 “花篮瑶”、“过山瑶”等。 3.贵州瑶族主要是山话红瑶和白裤瑶, 主要分布于从江县、黎平、荔波县。
男女服饰
民族节日
1.瑶族的重要节日有讨念 拜、讨寮皈节、达努节、 牛王节、盘王节。 2.“盘王节”是瑶族最为 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 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但 根据各地瑶族传统习俗 传说从前有对青年相爱,男的叫盘阿思, 女的叫刘三娘。瑶族头领想讨三娘为妾, 和谷物收成、人畜康泰 被三娘拒绝,转而逼迫盘阿思,要盘阿 的情况而定,每三五年 思一天以内制一件五色凤凰衣,否则不 才过一次,甚至有的12 准与三娘结亲。阿思历经艰辛,连一只 鸟儿也没有猎获。在他一筹莫展之际, 年过一次。 一位仙女为阿思的精神所感动,送给阿 3.抛花包是瑶族男女青年 思一件凤凰衣。阿思和三娘在乡亲们的 帮助下,打死了瑶族头领,结成了夫妇。 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 为了纪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凤凰衣的 叫“武多”。 颜色,绣了四个花包,保留了红、黄、
民族历史 1.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 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 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 2.瑶族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根据 《盘瓠》、渡海》和《长鼓》三个 神话传说推断,瑶族先民曾是一支 比较强盛的氏族,生活在中原一带。 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 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 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 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 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3.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 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 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
蓝、白四色,摒弃了黑色,以表示冲破 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后,便有抛花 包的活动。
民族艺术 1.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 特色的文化艺术。 2.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 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 动与宗教。其舞蹈著名 者如长鼓舞、铜鼓舞, 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 大型舞。 3.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 挑花、刺绣、织锦、竹 编、雕刻、绘画、打造 等,形式多样,内涵丰 富,其中尤以蜡染、挑 花出名。
民族语言
1.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语和 壮语。 2.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 邓方贵、刘保元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根据1957 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 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 方案(草案)。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瑶族,在1983年 也以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但与我国的瑶文字母 略有些不同,于是在1984年4月底5月初,美国、泰 国瑶族曾经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华,与我国瑶语文工作 者商讨统一瑶文字母问题,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二、服饰 1.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 方面的特点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 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 美的图案花纹。腰间围以五 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 绣有花彩纹饰。 3.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 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 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 “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4.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 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 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5.贵州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 衣而得“红瑶”之称。
民族习俗 一、服饰:1. 根据性 别、年龄、季节用 途和社会地位的不 同,形成各种类型 和模式。衣料多为 蓝色和青色。 2 除丧事外,忌穿白 色衣服。毛南族妇 女还特别喜欢戴花 竹帽“顶盖花”, 过去新婚妇女往往 要戴着它走亲戚。
二、饮食习惯 1.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 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 种饭为主食,高粱、 小米、红薯、南瓜为 辅。 2.喜欢酸食。喜爱腌制酸 肉,酸螺蛳、酸菜, 是待客的传统佳肴。 毛南族人民多礼好客, 吃饭时不论客人大小, 都邀其与长辈同座, 并以自己最好的饭菜 招待。
民族语言
1.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 藏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 2.传统上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 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 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 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 师公和少数学者认识。 3.毛南语发音:Maenz(他/她)bai (去)her(集市)“他/她去赶集/ 赶墟”;中心语位于修饰语之前, 如mus(猪)naem(黑)“黑色的 猪”
贵州省情教程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毛南族 瑶族 组长:何丹 组员:何佳洲 郭婷 胡元燕 李康洪 梁树炯 李小丽 李光英
目录
• • • • • 民族概况 民族语言 民族历史 民族习俗 民族艺术
毛南族
民族概况 1. 毛南族是中国较少山地民族之一, 毛南族自称“诶 南”,意思是 “说毛南语的毛南人”。称谓表 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 毛南族人口只有7.73万,但他们却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 于世。 2.贵州的毛南族历史上称为佯僙 [guāng]族,于1990年7月27日正式 确定为毛南族。有四万多人,主 要分布在黔南的坪塘、惠水、独 山县境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