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巴尔扎克与《高老头》分析一、巴尔扎克简介(1799-1850)1、《人间喜剧》的创作:《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是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1)主题上要写出“一个完整的社会”,艺术上要呈现一个“统一、独创、新鲜的整体”。
(2)主题思想:反映出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时代潮流。
A、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B、贵族阶级的衰亡史。
《古物陈列室》C、金钱成为社会的轴心,操纵着社会关系,这不仅反映在广义的政界、社交界等社会层面,而且反映在最亲密的家庭关系中。
(3)艺术特征:A、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富于变化,或客观描述,或转述故事,或深入人们的情感中探讨。
B、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与物质化的社会环境水乳交融。
C、作品文本的相互交织。
《人间喜剧》的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会在多部作品中出现,人物的命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因而众多作品相互勾连,构成一部完整的社会生活的记录。
如《高老头》中鲍赛昂夫人的凄凉结局、拉斯蒂涅的飞黄腾达。
D、写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突出金钱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疯狂喧嚣。
《萨拉辛》二、《高老头》分析([法]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一、作品背景与主要内容介绍当时的法国现实是,资产阶级已经获得彻底的胜利,而贵族阶级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这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重要基础即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绝对地位,支配着各种社会关系,并且渗透在人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中。
《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现了金钱的罪恶与对人类美好感情与人性的腐蚀作用。
二、作品简介作品中有着两条线索,一条是高老头的命运正由盛转向衰败,另一条是拉斯蒂涅正步步高升,但展现的是相同主题。
拉斯蒂涅为高老头奔走于两地之间,作品通过他的奔走将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凸现法国巴黎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
从代表着法国社会底层的缩影的伏盖公寓,到法国的上流社会人人趋之若骛的地方鲍赛昂夫人的门庭和舞会;从社会的底层人物伏盖公寓中住客之间的关系,到贵族与银行家的家庭关系,《高老头》描写得详尽细致,淋漓尽致。
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接触使拉斯蒂涅逐步认识到法国社会的本质,即金钱至上,人人为己,但这也使他彻底泯灭的人性的良知。
三、作品主题1、金钱主宰着社会的一切关系2、高老头的沦落意味着,在资本阶级上升时期金钱对社会的统治和金钱至上的原则的冲击下,传统的宗法制家庭伦理关系彻底解体。
四、拉斯蒂涅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塑造高老头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是想通过高老头的命运对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发生重要的作用,让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埋葬了青年人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完成他的“人生三课”(鲍赛昂夫人之课、伏脱冷之课、高老头死亡之课),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成为资产阶级世界里的不择手段的野心家。
第六节第六节哈代与《德伯家的苔丝》分析《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部分一、哈代生平与创作1、哈代(1840-1928)2、14部长篇小说,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分为三类:(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一双蓝眼睛》(1873)、《号兵长》(1880)、《塔上的两个人》(1882)、《心爱的》(1892-1897)(2)“机敏和经验小说”:《计出无奈》《爱塞尔维特的婚姻》(1876)、《一个冷淡的女人》(1881)、《晚餐及其他故事》(1913)(3)“性格和环境小说”:《绿茵下》(1872)、《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林地居民》(1887)、《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等7部。
3、“威塞克斯小说”:十九世纪后期哈代以其家乡威塞克斯的农村地区为背景创作的一系列小说。
作品揭示英国农村的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下走向破产和解体的变化,对当时英国资社会正在确立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宗教制度、道德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进行批判。
作品通过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展现人的自然感情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夹杂着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氛。
作品在艺术上将人物置于感情与理智、幸福与痛苦、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之中,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相互呼应,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诗歌创作:共出版诗集8部。
1904-1908出版史诗剧《列王》。
第二部分一、作品背景简介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自1891年7月问世以来,苔丝这一女性形象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特别是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这部以“一个纯洁女人”作为副标题的作品,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女主人公贞与不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作家通过对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反映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现实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到英国农村,导致传统的宗法制度的解体,在人们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上发生深刻的影响。
二、情节简介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善良,质朴,勤劳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
她向往着真善美,向往着纯洁的爱情。
她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但在17岁时却惨遭阿历克的强暴,从此,苔丝走上了一条与社会习俗、传统道德、公众舆论,与自己苦苦挣扎的坎坷道路。
被迫沦为阿克厉的情妇后,苔丝在丈夫安琪从南美回来寻找她时,愤然将阿克厉杀死,导致自己的毁灭。
三、苔丝悲剧的原因1、外在的社会原因2、内在的性格原因3、命运原因:在一个动荡不宁的时代,人们无法把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对社会和自身命运充满未知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必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对于这样一种生存的困惑,人们只能以不可知的宿命论来予以解释。
作家通过苔丝要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却总是遭受失败甚而毁灭的人生遭际,就是对这种时代情绪的表达。
(大家请注意这与古代希腊悲剧中的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对人类命运主宰的区分。
)第七节普希金(1799-1837)一、生平与创作1、皇村学习期间2、1817—1821政治抒情诗:《自由颂》《乡村》《致恰阿达耶夫》(1)自由颂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底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听啊,振奋起来,觉醒!唉,无论我向哪里望去——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铁掌,对于法理的致命的侮辱,奴隶软弱的泪水汪洋;到处都是不义的权力在偏见的浓密的幽暗中登了位——靠奴役的天才,和对光荣的害人的热情。
要想看到帝王的头上没有人民的痛苦压积,那只有当神圣的自由和强大的法理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法理以坚强的盾保护一切人,它的利剑被忠实的公民的手紧握,挥过平等的头上,毫无情面。
只有当正义的手把罪恶从它的高位向下挥击,这只手啊,它不肯为了贪婪或者畏惧,而稍稍姑息。
当权者啊!是法理,不是上天给了你们冠冕和皇位,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但该受永恒的法理支配。
啊,不幸,那是民族的不幸,若是让法理不慎地瞌睡;若是无论人民或帝王能把法理玩弄于股掌内!关于这,我要请你作证,哦,显赫的过错的殉难者,在不久以前的风暴里,你帝王的头为祖先而跌落。
在无言的后代的见证下,路易昂扬地升向死亡,他把黜免了皇冠的头垂放在背信底血腥刑台上;法理沉默了——人们沉默了,罪恶的斧头降落了……于是,在带枷锁的高卢人身上覆下了恶徒的紫袍。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人人会在你的额上读到人民的诅咒的印记,你是世上对神的责备,自然的耻辱,人间的瘟疫。
当午夜的天空的星星在幽暗的涅瓦河上闪烁,而无忧的头被平和的梦压得沉重,静静地睡着,沉思的歌者却在凝视一个暴君的荒芜的遗迹,一个久已弃置的宫殿在雾色里狰狞地安息。
他还听见,在可怕的宫墙后,克里奥的令人心悸的宣判,卡里古拉的临终的一刻在他眼前清晰地呈现。
他还看见:披着肩绶和勋章,一群诡秘的刨子手走过去,被酒和恶意灌得醉醺醺,满脸是骄横,心里是恐惧。
不忠的警卫沉默不语,高悬的吊桥静静落下来,在幽暗的夜里,两扇宫门被收买的内奸悄悄打开……噢,可耻!我们时代的暴行!像野兽,欢跃着土耳其士兵!……不荣耀的一击降落了……戴王冠的恶徒死于非命⑩。
接受这个教训吧,帝王们:今天,无论是刑罚,是褒奖,是血腥的囚牢,还是神坛,全不能作你们真正的屏障;请在法理可靠的荫蔽下首先把你们的头低垂,如是,人民的自由和安宁才是皇座的永远的守卫。
1817查良铮译(2)致恰阿达耶夫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在等候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呈现给我们的祖邦!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1818戈宝权译3、1821-1824派遣南方:大量抒情诗和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抒情诗:《致大海》致大海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