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 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
(多选题,题目不多,但是繁琐,需要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深入了解期货市场风险的特征、类型、成因与防范对策,对期货市场风险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从而充分认识到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践中自觉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

学习重点:
掌握和理解期货市场风险的特征、类型、成因,重点掌握风险监管体系与监管制度。

第一节期货市场风险识别
一、期货市场风险的特征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来自期货交易内在机制的特殊性,如杠杆作用、双向交易、对冲机制等。

(二)风险因素的放大性:波动频繁、以小博大、连续交易、大量交易、远期性。

(三)风险与机会的共生性: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四)风险评估的相对性
(五)风险损失的均等性
(六)风险的可防范性
二、期货市场风险的类型
(一)从风险是否可控的角度划分
期货市场风险可以分为不可控风险(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和可控风险(如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

(二)从期货交易环节划分
客户从事期货交易主要面临代理风险、交易风险与交割风险。

(三)从风险产生的主体划分
期货市场涉及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客户和政府等主体。

(四)从风险成因划分
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

市场风险:因价格变化使持有的期货合约的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

是期货交易中最常见、最需要重视的一种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不履行履约责任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通量风险(期货合约无法及时以合理价格建立或了结头寸的风险)和资金量风险(当投资者的资金无法满足保证金要求时,其持有的头寸面临强制平仓的风险)
流通量风险,在广度上——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的能力;
在深度上——市场对大额交易需求的承接能力
较高流动性的市场,稳定性也比较高。

操作风险:是指因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导致意外损失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是指在期货交易中,由于相关行为(如签订的合同、交易的对象、税收的处理等)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致使无法获得当初所预期的经济效果甚至蒙受损失的风险。

(注意风险的分类以及每种风险的定义,可能出选择题)
三、期货市场风险的成因
从期货交易起源与期货交易特征分析,其风险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价格波动
(二)杠杆效应——期货交易的杠杆效应是区别于其他投资工具的主要标志,也是期货市场高风险的主要原因。

(三)非理性投机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产生流动性、结算、交割等风险
四、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减缓和消除期货市场对社会经济生活不良冲击的需要
(三)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适应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体系
一、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的目的与原则
(一)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的目的:
1、保证市场的有效性
2、保护投资者利益
3、控制市场风险
(二)期货市场监管的原则:
1、充分竞争原则
充分竞争指的是信息充分性、较低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成本、大量较小的投资者等。

2、规范性原则:主要指完善制度。

3、安全性原则
4、稳定性原则:指期货市场监管要保证市场运作的稳定性和监管政策的连续性。

5、系统性原则:
6、灵活性原则
二、国际期货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国际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体系有美国、英国、香港等几种模式。

美国期货市场经历了100
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自律及期货市场主体自我管理的三级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具有代表性。

国际期货市场三级风险监管体系由政府管理、行业管理与交易所管理三部分组成。

(—) 期货交易的政府监管: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期货、期权和现货选择交易有全面的主管权。

英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最高机构为SIB(证券投资委员会),中国香港是商
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二) 期货交易的行业自律:美国全国期货协会NFA,英国SIB下设四个自律组织(证券期货业协会SFA、投资管理监管组织IMRO、金融中介、管理人和经纪商监管协会FIMBRA、人寿保险和单位信托基金监管组织LAUTRO)。

各国行业自律组织——期货协会的主要共同监管职能: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负责会员资格审查和会员登记、监管已注册会员的经营状况、调解仲裁期货交易纠纷、宣传和普及期货知识培训期货从业人员。

(三) 期货交易的交易所自我监管:期货交易所成为三级管理体制的基础,成为整个期货界自律管理体系的核心。

美国:交易所的自管活动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督。

标准自我监管——CBOT的调查审计部门。

下设五个处:财务监视、市场调查、审计、调查、报告研究。

各国期货交易所自我监管的共性:对会员资格审查、监督交易运作规则和程序的执行、制定客户定单处理规范、规定市场报告和交易记录制度、实施市场稽查和惩戒、加强对制造假市的监管。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体系
我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基本与美国相同,形成了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体系。

通过立法管理、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三个方面对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监管。

(一)立法管理:是通过制定、颁布期货交易的法律、法规规范期货市场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二)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处理公共行政事务活动和行为。

——中国证监会
(三)行业自律管理——中国期货业协会
第三节期货市场的内部风险管理
一、交易所(结算所)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交易所(结算所)是期货成交合约双方的中介,作为卖方的买方和买方的卖方,担任双重角色。

保证合约的严格履行。

是期货交易的直接管理者和风险承担者,其风险监控是整个市场风险监控的核心。

(一)交易所(结算所)的主要风险源
1、监控执行力度问题
2、非理性价格波动风险问题
(二)交易所(结算所)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1、正确建立和严格执行有关风险监控制度
2、建立对交易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监控机制(风险异常监控系统的相应指标)
市场风险异常监控系统的相应指标:
(1)市场资金=当日市场资金总量-前N日市场资金总量均值× 100%
总量变动率前N日市场资金总量均值
(2)市场资金集中度=∑前N名会员期货市场交易资金× 100%
市场资金总量
(3)某合约持仓集中度=∑交易资金处于前N名会员某合约持仓量×100%
某合约的持仓总量
指标(2)、(3)项是主力控盘指标,如果两指标同向波动,则价格非理性波动可能性大。

其他指标共计7个见参考书P 585 - 586
3、建立和严格管理风险基金
结算会员在交易中违约的处理原则:
结算会员在交易中违约的,结算所或结算机构应先运用该结算会员的交易保证金账户内的财产补偿对方损失;上述财产不足补偿的,应运用风险基金和储备基金,最后运用结算所或结算机构的自有资产予以补偿。

无论如何不得动用其他会员或客户除了风险基金之外的保证存款。

风险基金使结算会员之间在财务的清偿上负有连带责任。

二、期货公司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期货公司是期货交易的直接参与者和中介者,对期货交易风险的影响处于核心地位,风险来源于自身管理、客户素质及同业竞争。

(一)期货公司的主要风险源
1、管理风险
2、预测风险
3、业务操作风险
4、客户信用风险
5、经纪行业恶性竞争风险
(二)期货公司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通常采用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
1、控制客户信用风险
2、严格执行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制度
3、严格经营管理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业务运作能力
三、投资者(客户)的风险监控
(一)客户的主要风险源
1、信用风险
2、价格风险
3、投资者自身因素而导致的风险(资金实力不足;期货投资经验、风险管理水平与操作水平欠佳;对价格预测的能力不够准确)
(二)客户的风险防范监控
1、充分了解和认识期货交易的基本特点
2、慎重选择期货公司
3、制定正确投资策略,将风险降至可以承受的程度
4、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力
(三)机构投资者的内部风险监控机制
1、建立由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

2、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

3、建立相互制约的业务操作内部监控机制。

4、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风险监控的力度。

第四节期货交易中的外部风险管理
(自己看看了解一下,考试基本上没考过)
一、转变风险监管机制
二、加强法规建设
三、加强期货业协会建设
四、交易所(结算所)与会员的相互监督
五、期货公司对客户资信的审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