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岳麓版必修


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科技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的活跃因素,并且
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
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

•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何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 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 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 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 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 品种“南优二号”,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为什么这样说?
中国骄傲
猜一猜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 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 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他是谁? __邓__稼___先_
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
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科技
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的活跃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
争。”“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
• 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 战略决策:科教兴国。 • 成绩:神五神六神七神八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课堂小结
振奋了民族精神 增强了综合国力
两弹一星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影响
“银河”系列计算
机“神舟”号飞
船国家的独立(保障)
取得成就的原因
后指核弹、导弹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 16日)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 17日)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 号卫星,1970年4月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 式遥感卫星在太空飞行3天后,安全返 回到四川中部预定回收区域,中国成为 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 原因:
• 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科技现代化成为重要任务;
•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
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什 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 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为此, 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 绩是什么?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
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发射 返成回功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骄傲
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 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
成功
得新的突破。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将 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航
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 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 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 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 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
优质高产杂交稻
• 目前,世界一半以上、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 稻米为主食。
• 2011年9月19日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 产9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经中国农业部核定,由 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平 均亩产达926.6公斤,再创世界纪录。
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通过本课学习,你从科学家们身上 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 1、“两弹一星”的背景、目的、历程、意 义?
• 2、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为什 么这样说?
• 3、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和重大作用分别是什么?
• 4、《非常学案》对应习题。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 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 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学会归纳科 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新中国科技成 就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 感.
自主学习 迎接检查
1、“两弹一星”的背景、目的、历程(当堂记忆 表格一成就)、意义?
2、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为什么这样 说?
3、中国“神舟”号飞船发展历程(当堂记忆表格 二成就)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4、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重大 作用分别是什么?
“两弹一星”指什么?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 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 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两弹:原指原子弹、导弹
•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 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 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 发展方针。
• 原因:当时美苏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发 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 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
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 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 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__钱___学___森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声称:“钱学森 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 钱学森同志自1958年4月起长期担任中国 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评为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 逝世,享年98岁。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
新中国科技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 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 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次 的计算机。
2008年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将航天员翟 实现了首次太空出仓
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
思考:概括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
•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 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 的提高。
• (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两弹一星”发展历程(六七十年
代)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1964.10 1966.10 1967.6 1970.4 1975.11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
•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 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 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 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 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