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 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
B 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朱熹理解的“格物” … … 即扩展、充广知识… …
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 … …朱熹认为格物的对
象是广泛的… …这种广泛性也就决定了格物途径的
多样性,其中主要是阅读书籍、接触事物、道德实
践。
——陈来《宋明理学》
观点3: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
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二程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门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人欲:违反社会规范的,不正当的欲求。
——《朱子语类》
观点4:存天理,去人欲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本课目标】
1、运用时间轴构建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借助地图和史料分析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初 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利用试题和史料解读宋明理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世界观 道德观
方法论
地位
二 程
天理和伦理道 德直接联系 天理是
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主要 官方哲学;
朱 熹
宇宙万 物的本
原
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存天 理、灭人欲”
物:天理、 人伦、圣言、
世故。
《四书章句集 注》成为科举 考试的依据;
目的:明道 国际影响广泛
德之善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言语步趋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读书写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 无益之事,不可为”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 —沈郁文、沙晶晶《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 、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 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 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2:理学为什么兴起于北宋?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1:宋明理学有何特征?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 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 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时空定位】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唐代
序幕
【时空定位】
北宋
确立
程
朱 理
韩愈
学
Hale Waihona Puke 周敦颐邵庸张载
李翱
陆 王 心 学
程颐
程颢
南宋
成熟
朱熹
陆九渊
确立
明朝
王阳明
成熟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知识概览】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知识概览】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主题研讨】 辨义: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逻辑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阅读并填空,理解心学的观点
1.《陆九渊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陆九渊认为“ 心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 出“ 心即理也 ”的主张;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 理不必向外探求, 反省内心 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传习录》:“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 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 知,不假外求。” 提出“__致__良__知___”和“ 知行合一 ” 的学说。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
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
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
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标题
内容节录
衣服冠履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观点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二程) 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朱熹)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世界的本原 宇宙
天理
道德伦理 社会
人性 个人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致良知:扩充良知、去掉人欲,恢复本性。
知行合一:知和行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和实践。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同
“理”是万物的本原
异 “理”在万物
方法论 (学习途径)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内心反省、“致良知”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主题研讨】 明变:宋明理学的嬗变及其原因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宋明理学的特点
1、思辨化、精致化 2、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3、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4、世俗化、社会化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 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儒、释、 道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 已经名存而实亡了。
阅读下列史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
皆有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 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观点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则、规律) (理学核心思想)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