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课 宋明理学 PPT课件
第3课 宋明理学 PPT课件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
贞
节
牌
坊
翻开历史一查……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三从四德
重男轻女
兼容并蓄、“和”
问题探究 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 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 思想;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 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 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 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 理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学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的
存天理灭人(欲佛教)(儒家)
观
点 方法论: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
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
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
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
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 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 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 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 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 制的工具,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 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 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 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 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 民族的统治。
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 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 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 工具。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 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 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 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 “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 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 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 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 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 理”的思想。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 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 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②④ D.①③
拓展训练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 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拓展训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第三幕:寻理学之果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九
陆
渊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王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 王守仁
学 (阳明心学) 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
(明代) 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奋发立志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阅读P12面历史纵横,想一想为什 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
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有利于 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少数民族 社会的需要。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 论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 的义、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 眼泪。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成一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 体系称为“理学”,又称“道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拓展训练
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拓展训练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程门立雪
拓展训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B.老庄哲学 D.陆王心学
拓展训练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 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C.社会规律
B.自然规律 D.天的意志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 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
——戴震 (清)
重礼轻法
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 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 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拓展训练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