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鞍区病变与中枢性尿崩症_丁陈禹
鞍区病变与中枢性尿崩症_丁陈禹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第 11 卷第 5 期
399
状。视上核内的大细胞神经元即使仅余 10% ,也足以维持 机体对 ADH 的需求。如无其他功能受损,只有当存活大细 胞神经元少于 10% 才会引起 CDI,症状严重程度与存活大细 胞神经元数量有关; ADH 运输功能障碍主要源于视上垂体 束、室旁垂体束、垂体柄通路受阻,下丘脑室旁核的大细胞神 经元位于第三脑室壁上,其发出的轴突横向汇入视上核内大 细胞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再向内侧下后方延伸,通过垂体柄 终止于垂体后叶,形成了 ADH 的运输通路。因此,当视上、 视旁-垂体束、垂体柄受损时,将引起 ADH 运输部分或完全 受阻,导致部分性或完全性 CDI。垂体柄损伤后大量大细胞 神经元缺失,程度与损伤部位有关,当损伤发生在垂体漏斗 部及以上水平时更严重[5]。ADH 储存及释放功能与垂体后 叶功能密切相关,当垂体后叶受损,使 ADH 储存及释放功能 障碍。垂体后叶最多存储 5 ~ 10 d 合成的 ADH,足以维持机 体 1 个月的水钠平衡。 3 鞍区病变与 CDI 3. 1 鞍区肿瘤与 CDI 鞍区肿瘤与 CDI 关系密切,肿瘤常 压迫、损害下丘脑和垂体柄,影响 ADH 的合成和运输功能。 常见引起 CDI 的鞍区肿瘤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 瘤及脑膜瘤等。CDI 还是鞍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3. 1. 1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引起 CDI 与肿瘤直径和生长部 位有关,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往往体积较大、更经常累及垂体 柄,比功能性垂体腺瘤更易导致 CDI。Ferrante 等[6] 集合多 中心的 295 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现其中有 1. 9% 伴 CDI。 因此,CDI 在垂体腺瘤术前较少见,然而在垂体腺瘤术后, CDI 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垂体腺瘤经鼻显微手术后 CDI 的 发病率报道不一,在 1. 6% ~ 45. 6% 之间[7]。Nemergut 等[8] 回顾分析了 881 例不同鞍区病变的经鼻显微手术与 CDI 的 关系,认为垂体微腺瘤因更常伴有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更 易致术后短暂性 CDI; 患者如出现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短暂 性 CDI 和持续性 CDI 的发生率均显著提高; 而且,再次手术 患者,术后 CDI 发 生 率 无 明 显 提 高。目 前,普 遍 认 为 术 后 CDI 与手术方式关系密切,Goudakos 等的一项荟萃分析[9]指 出,垂体腺瘤的内镜手术比传统显微手术能够更好地减少手 术损伤,更少发生 CDI( 15% vs. 28% ,P = 0. 03) 。Catli 等[10] 研究儿童 CDI 患者的致病因素,发现有 5. 9% ( 2 /34 例) 由垂 体腺瘤引起。 3. 1. 2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大部分起源于鞍隔与垂体柄交界处,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 青少年更多见。CDI 和垂体多激素缺乏是儿童、青少年颅咽 管瘤患者 最 常 见 的 合 并 症[11],也 常 见 于 成 人 颅 咽 管 瘤 患 者[12]。Ghirardello 等[13]认为,在颅咽管瘤患者中,由于肿瘤 累及下丘脑和垂体柄,术前约 8% ~ 35% 伴有 CDI; 术后约 70% ~ 90% 发生 CDI,主要与术中对垂体柄的处理有关。同 时,数据还提示,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和使用抗惊厥药 物,将增加在 ADH 治疗过程中发生致命性低钠血症的风险。 骆实等[14]回顾分析了 121 例颅咽管瘤手术患者,得出术前 CDI 发生率27. 3% ,术后早期 CDI 发生率 89. 9% ,远期 CDI 发生率39. 8% ; 认为颅咽管瘤术后 CDI 与肿瘤分型、肿瘤钙
( 收稿 2013-10-28 修回 2013-12-09)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7770. 2014. 05. 026
·综述·
鞍区病变与中枢性尿崩症
丁陈禹,王守森
【中图分类号】 R58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770( 2014) 05-0398-03
中枢性尿崩症(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 是指下 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造成抗利尿激素 ( antidiuretic hormone,ADH) 合成、转运、储存及释放功能缺陷而导致的 一组症候群,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低渗尿和低比重尿[1]。 已知导致 CDI 的因素包括颅脑外伤、鞍区肿瘤、朗格汉斯细 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局部炎症、自身免 疫性疾病、手术损伤等,其中鞍区肿瘤和手术损伤为主要因 素,无明显性别差异。鞍区是颅内肿瘤的高发区,病变和手 术均易伤及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故在 CDI 的发病机 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近年来,CDI 与各类鞍区病变之间 的关系常见报道,本文从 ADH 的合成与分泌、鞍区病变引起 CDI 的致病机制、相关程度等方面做如下简要综述。 1 ADH 的合成与分泌
[13] Büki A,Okonkwo DO,Wang KK,et al. 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caspase activation in traumatic axonal injury[J]. Neurosci,2000, 20: 2825.
[14] Fei Z,Zhang X,Bai HM,et al.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agonists: potential neuroprotectors in diffuse brain injury [J] . Clin Neurosci,2006,13: 1023.
ADH 的合成、转运、储存及释放功能 缺 陷 均 可 能 导 致 CDI。已知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受损与 ADH 合成功能障碍 有关,视上核内的大细胞神经元属分泌性神经元,具有分泌 ADH 的功能。当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受损,视上核、室旁 核内存活的大细胞神经元减少,ADH 合成减少,出现 CDI 症
[15] Fei Z,Zhang X,Jiang XF,et al. Altere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n diffuse brain injury [J] . Neurosci Lett,2005,380: 280.
[10] Reeves TM,Greer JE,Vanderveer AS,et al. Proteolysis of submembrane cytoskeletal proteins ankyrin-G and αII-spectrin following diffuse brain injury: a role in white matter vulnerability at Nodes of Ranvier [J] . Brain Pathol,2010,20: 1055.
[16] Lau A,Tymianski M. Glutamate receptors, neurotoxicity and
neurodegeneration[J] . Pflugers Arch,2010,460: 525. [17] Pinheiro PS,Mulle C. Presynaptic glutamate receptors: physiologi-
ADH 又被称作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血管加压素,是一
作者单位: 350025 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 王守森
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 元合成。Borgers 等[2]发现,当鞍上肿瘤累及视上核时,ADH 的免疫活性显著降低,其中机制尚不明确。当 ADH 由大细 胞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释放,经神经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 叶储存后,可在血浆渗透压、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的调节下 释放至血流中。不同神经核产生 ADH 的功能彼此互不干 扰,可以认为细胞外液中 ADH 主要由神经元树突释放后扩 散,轴突 释 放 作 为 一 种 对 ADH 浓 度 的 微 调[3]。当 中 枢 性 ADH 经由轴突、树突释放入循环后,血脑屏障将阻止其与外 周性 ADH 再次进入神经中枢。同时,ADH 前体形成正确的 结构还需要具蛋白质水解能力的和肽素的参与[4]。 2 鞍区结构与 CDI 发病机制的关系
[11] Serbest G,Burkhardtபைடு நூலகம்MF,Siman R,et al. Temporal profiles of cytoskeletal protein loss following traumatic axonal injury in mice [J] . Neurochem Res,2007,32: 2006.
398
J Clin Neurosurg,October 2014,Vol. 11,No. 5
[9] Li J,Li XY,Feng DF,et al.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diffuse traumatic axonal injury: exploring pathogenesis,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J] . Trauma,2010,69: 1610.
c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J]. Nat Rev Neurosci, 2008,9: 423. [18] Hellewell SC,Yan EB,Agyapomaa DA,et al. Post-traumatic hypoxia exacerbates brain tissue damage: analysis of axonal injury and glial responses [J] . Neurotrauma,2010,27: 1997. [19] Rolls A,Shechter R,London A,et al. Two faces of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in spinal cord repair: a role in microglia / macrophage activation [J] . PLoS Med,2008,5: e171. [20] Loane DJ,Byrnes KR. Role of microglia in neurotrauma [J] . Neurotherapeutics,2010,7: 366. [21] 李金星,赵海梅,李玉等. 阻滞弥漫性脑损伤 ERKl /2 信号通路 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作用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12: 480. [22] Krave U,Her S,Hansson HA. Transient,powerful pressures are generated in the brain by a rotational acceleration impulse to the head [J] . Eur J Neurosci,2005,21: 2876. [23] Oehmichen M, Meissner C, von Wurmb-Schwark N, et al. Methodical approach to brain hypoxia / ischemia as a fundamental problem in forensic neuropathology [J] . Leg Med,2003,5: 190. [24] 汪文国,李刚,沈恒.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附 76 例 报告 [J]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