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摘要: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
在公立医院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提高公立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2009年4月6日,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转入实施阶段。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的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据统计,我国公立医院有1.6万之多,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2%,拥有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87%多。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而医改政策又是解民忧固国本之策,自然要狠抓落实。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及民营医院的快速崛起,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要在新医改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适应改革的需要,调整管理体制,完善制度建设。
作为医院管理手段之一的财务管理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已凸显弊端,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制度也必须进行变革。
2010年底,卫生部会同财政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2年1月在全国全面施行。
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也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
然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长期的旧形态旧制度的影响下,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1.医院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管理意识。
不少医院领导总认为医院的发展和创收靠的是医务人员,只要医疗水平过硬就不愁病人来,不怕没效益。
对财务的管理只要资金安全,不贪污,不挪用,按实记录日常收支,报表数字真实可靠即可。
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医院之间也没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交流,致使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2.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业务知识老旧。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医院的财务人员专科出身人数少,文化水平差,素质偏低。
虽然每年进行一次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但基本都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效果。
致使财务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技能停滞不前,只会做一些事物性工作,缺乏创新及风险意识,极大的阻碍了财务管理改革的步伐。
3.医院的财务管理内容单一、领域狭窄。
财务管理的模式仍停留在办公室里报账、算账、出报表,对医疗服务流程不熟悉,不深入到临床一线科室进行调查研究和财务指导。
医院的重大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不规范,也使财务部门基本起不到参与意见及过程上的监督。
1.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
许多公立医院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应用系统比较独立,信息无法共享,得不到有效利用。
每个科室都是一个“独联体”。
由此可见,要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顺应改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静态、事后、核算型的财务管理,树立“大财务”的观念,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
在2008年,财政部就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标志着全面进入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所谓精细化就是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精益求精。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为提高效率、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
让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都能具体化、责任化。
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次执行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使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
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一、要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医院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也不是财务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医院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解放思想,在工作中予以支持和协调。
并加大宣传,使医院上下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紧密配合2.财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
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注重引进人才及培养财务骨干,定期到先进的医院学习交流,提高协调和创新能力。
制定财务人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定期考核,任期轮换等制度,培养适合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人员。
3.业务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财务部门站在主动的位置,对业务发展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确实掌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管理上的指标和考核办法,行之有效的予以执行和实施。
4.系统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建设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繁琐的数据统计得以简单化。
在熟悉医院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使每项工作都能按设定好的程序予以反映,大大减少执行的工作量,也避免一些人为失误导致的决策错误。
二、公立医院的改革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运行,势必使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我院也以此为契机,通过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作出了重大改革。
1.增设经济管理办公室。
施行医院的全面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是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真正把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勤俭办事落到实处。
经济管理办公室就是把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后勤保障科室作为核算对象,归集它们的收入,支出,消耗及费用,通过一定比例的分摊核算,最终计算出各科室的盈亏情况,并把其作为分配奖金的依据,奖勤罚懒,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
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入微入细。
2.增设医保管理办公室,强化医保管理。
由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城镇,居民以及农村新型医疗补偿机制的实施,参保人员迅速增加,为管理好医疗保险的秩序、服务好参保病人的就医,我院在财务科下设了医保管理办公室。
专门负责医保的住院结算及资金管理工作。
医院对参保患者的医疗服务主要靠医疗保险基金来维持和实现。
可医院也存在个别科室违规现象,在对参保患者的医疗服务中并没有按照医保政策来进行,主要表现为将入院标准放松、挂空床住长院、不合理检查和治疗、冒名顶替、串换药品、转嫁收费等现象,不仅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扰乱了医疗保险管理秩序。
我院为杜绝此类违规现象,对医保工作进行了有力的监督检查及考核工作。
⑴持续加强医保政策学习宣传。
通过集中培训,举办专题,汇编宣传手册等方法,让每位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及时了解医保新政,配合医院的医保管理。
⑵将医保工作纳入各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管理。
实行医保住院病人人均费用控制线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使医保与医疗、护理质量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⑶搭建医保信息网络系统。
方便患者随时查询费用信息及医保待遇支付情况。
加强费用审核和相关管理,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
加强医保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医保管理办公室的重要职责。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医保患者已成为医院就诊人群的主体,医保资金也成为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应配备管理能力强、责任心重的财务人员专门负责医保结算业务。
及时审核统筹金额、扣款和保证金,回笼医院垫付的统筹资金,减轻医院资金周转压力。
3.加强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且医疗收入的60%都来源于专用设备的使用。
管理好固定资产并使其发挥其效能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首先是要摸清家底。
我院财务人员配合设备科、总务科经过两个多月的盘点、登记、核查,把固定资产按类别、规模、型号、价格及使用部门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档案。
对转移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汇总,通过书面形式报请主管及财政部门审批后,予以注销。
其次是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网络向主管部门进行购置、转移、报废的申报,逐月结转,一目了然。
在医院内,财务、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权限,随时通过不同的项目检索,了解本科室及全院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保证了资产部重复购置,相互调配以及及时维护的动态管理。
4.加大信息化投入,增强医院竞争实力。
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有赖于科学化的信息系统管理。
建立一套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为工具的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现代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院正是认识到信息化在管理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引进it人才,投入300万建立了以his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内容包括医疗行为,行政组织,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管理模块。
涉及挂号、收费、药库、药房、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手术、检查、检验、病案处理、医保、财务结算等业务。
在门诊看病及住院治疗期间均使用一卡通,一卡通的使用不仅解决了看人情病、处方外流的尴尬,也极大方便了病人就诊。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我院已完成从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的部门信息化向全院信息化的顺利过渡,实现信息的无纸传递,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增加了收入。
单就挂号收入一项就比同期增加了37.6%。
医院的领导者也可通过网络了解业务性质,了解药品的进销存,财务的收支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管理情况。
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公立医院的医疗欠费问题也是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公立医院的医疗欠费问题也越演越烈。
不仅使医院的经济蒙受损失,更对医院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医院欠费由于不同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四类:一是管理上的疏漏引发的逃费;二是突发事件紧急抢救欠费,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三是医疗纠纷欠费;四是医保政策性的拒付欠费。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制定了一些措施,尽可能地把欠费损失降到最低点。
⑴加强内部管理,在病人入院时应详细记录病员信息,核对有效证件,收取一定预交金。
住院期间设定余额限额,及时配合医务人员催缴。
对有意拖欠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检查、用药。
对因个人工作疏忽造成的损失应给于适当处罚。
⑵对突发事件引起的欠费,一方面在救治时押足患者有效证件或价值高的物品,另一方面由陪同人员及时联系其单位和家属交纳医疗费用。
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因病施药,及时救治。
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减少损失,也可以为医疗事故投保。
⑷由于现行医保部门实行的是“总额控制,以收定支,均值管理”的医疗费用管理办法,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参保人员看病越来越多,医疗欠费也呈逐年上升态势,并成为公立医院最主要的欠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