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论文投稿期刊方向

广播电视论文投稿期刊方向

广播电视论文投稿期刊方向媒介事件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媒介事件就是指经过某“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进行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

现在很多经营性项目为了宣传推广都会搞一些媒介事件。

本文主要围绕媒介事件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文章是一篇广播电视论文范文。

[提要] 大众媒体的经营性项目一般需要借助“大事件”来彰显自身的影响力。

这些可以吸引大量注意力的“大事件”被专门称为“媒介事件”。

本文以国内各大媒体成功策划的“媒介事件”为例,通过介绍“媒介事件”基本原理,浅析媒介事件在电视媒体中的运用。

关键词:媒介事件,电视媒体,媒介经济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GH-669)一、“媒介事件”的定义“媒介事件”,依照通常的理解,专指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所说,即有意安排的、非自然的人为事件。

记者招待会、公益活动、揭幕剪彩等,都属此类。

这样的媒介事件,都经过人为的安排,专供媒介报道之用。

我国学者李彬在《传播学引论》(增补版)中指出:“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不管它是人为制造的伪事件,还是自然发生的真事件。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杨和伊莱休・卡茨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对该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

广播电视论文投稿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视听B刊省半月新闻,传播,媒体,纸媒等相关1~3天知网3500字符/1.5版面起发1000西部广播电视B刊省旬刊新闻,传播,媒体,纸媒等相关1~3天知网2000字符760新闻传播 B刊省半月新闻,传播,媒体,纸媒等相关1~3天知网2000字符900新媒体研究B刊省半月新媒体相关的综合类文章1~3天知网3400字符/2版起发1200中国传媒科技B刊国月刊"《中国传媒科技》国家级知网万方收录不是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甚至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

“媒介事件”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以及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是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

它们打破了我们生活和一般报道的常规,所有的报道都从预定的节目安排中转向重大事件,并用一种极为戏剧化的方式表明将要发生事件的重要性。

这些事件是人为策划出的“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艺表演”。

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加冕”和“征服”。

这些“脚本”决定着每一类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

“竞赛”表现的是对抗、角逐,过程惊心动魄、悬念迭起,如世界杯足球比赛、美国总统竞选。

“加冕”多是游行集会、发表演说,完全是仪式的形式,如文莱王储的豪华婚礼、奥斯卡颁奖典礼。

“征服”,指人类创造伟大奇迹的电视直播,通过事件对已知极限的超越来展现超凡魅力,如三峡截流、“鸟巢”封顶。

媒介事件是对那些具有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性的重大事件,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

媒介事件的本质是事件本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而媒介事件的生成则需要依赖大众媒介深入持久的宣传。

最终,“这些事件使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

”二、“媒介事件”的兼容问题电视栏目在传播策划中可以利用媒介事件的超凡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得受众群体心理亢奋、情绪激动,人的个性在群体心理的感染下趋于弱化,电视栏目在激发人们共同价值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了其品牌理念。

媒介事件作为公共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运用阶段,需要考察媒介事件和电视栏目经营策划的兼容问题。

首先,考察电视报道如何解决媒介事件和新闻事件的对立。

新闻事件大多以冲突为主题,媒介事件则往往或纠正冲突、或恢复秩序、或者偶尔推行变革,这些事件被称之为具有历史意义的。

媒介事件通常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在一定意义上大众是被“邀请”来参与“仪式”和“表演”的。

很多时候,事件的发生是媒体与策划者之间的串通行为,即使媒体是被邀请或主动要求参与到事件之中,也可以通过策划“意识”来策划事件。

媒体报道媒介事件的具体操作是:运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即以肯定性语词描述客观事实,直接向受众传达主观的、策划的“意识”。

其次,受众在接受媒介事件过程中的心理。

受众接受电视栏目的各类信息是一个“闲暇活动-被殖民化活动-产消活动”的矛盾展开过程。

接触媒介是社会公众的一种“闲暇活动”方式,他们本无意接触宣传性的信息。

宣传信息闯入传播媒介,侵占了受众的闲暇时间,使受众闲暇时间被“殖民化”。

受众反抗这种殖民化的意愿,既是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制约力量,又是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推动力量。

只有在受众由传播活动的客体转变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之一的时候,也就是说,社会公众成为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或“产消者”的时候,电视栏目的品牌才会被主动接受。

媒介事件就是主动邀请受众参与“仪式”和“表演”,在受众的积极配合下直接支配了受众的“闲暇活动”,并通过媒体报道潜移默化的传达了媒介事件中人为策划过的理念。

受众接受宣传的矛盾展开过程和媒介事件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十分契合,它们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用于公众生活领域。

三、“媒介事件”的具体运用随着传播策划理论的普及和延伸,电视媒体逐渐意识到在公众间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度、美誉度及和谐度非常重要。

于是,借用媒介事件对受众进行公关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思路,而且在国内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先例。

如果说要盘点成功的媒介事件,那么2005年的“超级女声”首当其冲,这个电视栏目创造了诸多记录:4亿多总决赛观众、数以千万计的短信投票、15万报名参与者、广告报价每15秒11.25万、冠军的广告代言费7位数、演唱会出场费20万……而蒙牛集团正是借助“超级女声”来形成媒介事件,成功塑造了酸酸乳的品牌。

下面以蒙牛集团联合湖南卫视发起的“超级女声”为例,论述媒介事件在电视栏目经营策划中的运用。

(一)感性诉求与公益内容的结合。

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字,尽管2004年蒙牛乳业已占液体奶市场的22%,但其毛利率却由25.1%下跌至22.3%。

蒙牛酸酸乳的主要消费群体,定位在14~18岁的初高中女孩子。

蒙牛酸酸乳最初的广告语“美味加倍,让自己更可口”在沟通主张上比较模糊,不如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青春滋味,自我体会”贴近消费者,也没有营造出时尚、年轻、女性化的品牌形象。

蒙牛自身,无论在产品、通路、细分市场、品牌表现、消费者沟通等方面,都同样需要创新、需要突破。

2005年,蒙牛对受众群体进行了细分,将酸酸乳品牌重新定位为那些独立自主、崇尚个性的初高中女生,她们率真直接、尽情尽兴、感情丰富、不加掩饰、敢说敢做、自我肯定、自然真实,而且本色可爱,喜欢跟着感觉走。

在这些女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酸甜交错,笑泪交加的,她们在整个青春期里的成长感受就是“酸酸甜甜”的滋味。

酸酸甜甜,这不仅是产品的味道,更是品牌的味道――蒙牛需要把酸酸甜甜的青春体验双向粘贴,一面粘贴给目标消费群,一面粘贴给自己的品牌,并产生同频共振。

有了2004年的经验,继续牵手湖南卫视,深度策划“超级女生”栏目,成为发起媒介事件的不二选择。

诉诸于感情和诉诸于理性是电视栏目经营策划的两个手段,具体到“超级女生”栏目的运作,则实现了“友谊第一”的感情化和“公平竞赛”的理性化的统一。

每一个大众评审都会自由而公平的投出一票,每一个走上PK台的选手都会理性的接受挑战和抉择。

作为“竞赛”类的媒介事件,“超级女生”栏目充分考虑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选手、观众和品牌自身都添加了更多的公益内容。

作为“加冕”类的媒介事件,颁奖典礼和送别仪式同样煽情。

在总决赛之前不幸离开的每位选手,都会有一个独特的送别仪式,大屏幕上会播放该选手的参赛历程,然后邀请选手说出离别感受,最后和其他选手一一相拥。

总决赛进入三甲的选手也是同样会有一个颁奖典礼,程序和送别仪式相似,不过在感情上更加喜庆和开朗。

“让你的青春留下印证”是蒙牛酸酸乳和“超级女声”栏目的共同理念,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受众群体对于蒙牛和“超级女生”栏目的感情都会大大加深。

“酸酸甜甜就是我”的产品及品牌形象,得到大中学生极大的认同,销售从7亿元提升到25亿元。

AC尼尔森的调查显示:2005年6月蒙牛酸酸乳在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四城市的销售超过100百万公升,是2004年同期的5倍。

(二)灵活宣传与媒介整合的结合。

媒介整合,是指多种媒体的互动组合,灵活宣传是指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公关和广告整合策略。

多种媒体的互动组合毋庸赘述,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比如“超级女生”在运作过程中,集中发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所用媒体资源,利用新闻报道、专题评论、人物专访、手机投票、网上讨论等各种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

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后者。

所谓公关和广告整合策略,是指将公关职能移植到广告宣传策略中,以公关的方式来做品牌和产品的推广。

以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电视直播栏目这样激动人心的“征服”性媒介事件为例,“神五”发射成功的第二天,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便出现在各超市卖场,其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2005年“神六”事件依旧是进行相似的宣传,在“神六”从上天到落地整整五天的电视直播栏目中,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频频在广告中露面。

中国航天基金会授权航天员专用的产品有6个,而蒙牛因为很好地利用了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电视直播栏目,所以一般人只知道这一个。

《新京报》刊出的2003十大营销人物,蒙牛总裁牛根生因借“神五”做广告而位列榜首。

这种借助电视栏目来宣传企业或产品的情况很多,但是借助媒介事件的电视栏目具有无可匹敌的受众注意力,因次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广告效果。

类似的电视栏目不仅可以采用冠名、赞助、插播广告的常规形式,而且还应该根据媒介事件的特点,策划一些诸如专用产品、纪念产品等一系列的经营性产品,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三)隐性运作与高效经济的结合。

长期以来,在部分虚假广告和夸张广告的影响之下,受众对于广告有种强烈的防范心理,尽管如今绝大部分广告制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精良,可这种经验的、潜在的心理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于是,精明的广告商开始利用传播策划的手段另辟蹊径,如开展活动以吸引媒体的目光,通过媒体的权威性来为自己做宣传,赞助或制作有关电视栏目,通过情节展示其商品等。

按照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人们总是有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行事的趋向,也就是说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那么,对于电视栏目的经营策划来说,媒介事件无疑使广告宣传的隐性运作和高效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