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幼儿共同成长
我们也常说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幼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面对一群对笋充满好奇和喜爱的孩子,我没有支持孩子们的兴趣,没有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伙伴。此时的我,内心是有些惭愧的。
我想起了小班时,朵朵在班级植物角养的金鱼。那时候我们在一楼,因为有一个晚上疏忽,没有把金鱼拿进教室,结果金鱼被野猫吃了。第二天,朵朵一大早来看金鱼,发现金鱼没有了,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一定要拉着老师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找一下。没有找到,她又猜测是不是厨房的大何老师把鱼煮了吃了。无奈,只能告诉朵朵,金鱼去旅游了,玩累了就会回来的。如果这颗笋又成为孩子们的第二次的“金鱼”,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伤心与失望。
为了尽快让孩子们转移对笋的注意力,我跟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玩会儿这边的平衡木,玩一会儿我们就要上去睡觉了”。听到马上要回教室睡觉,大部分孩子都离开了。此时,我为我的机智感到开心。
看着这颗还没有脚掌来得大的笋,我在想,这应该是我一脚就能踩死的小笋。于是,我打算“支开”还围在笋身边的这几位小朋友。“你们怎么不去玩啊,不玩的话,我们待会儿集合回去睡觉就没有时间了哦”。但是,玩的吸引力在这时貌似并不是那么强大,依旧有几位孩子还是围着这颗笋。于是,我打算等孩子们睡了,再来“处理”这颗笋。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足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合理的表扬是一种正面强化的方法,恰当使用能增进幼儿自信,促进幼儿进步。
示例:
个人信息
教师姓名:姚刘芳
所在幼儿园:杭州市西湖区象山幼儿园
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题目:庆幸于自己的“手下留情”
选择自己从教生涯的典型事件,以教育故事的形式,写下我和幼儿一同成长的故事,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想的,以及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怎么做。
那么关于这次“灭笋行动”,事情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讲了那么多,似乎还没和老师们交流我今天这个故事的主题,这个故事的主题,也是故事后续的发展。“庆幸于自己的“手下留情”!”转变了自己的观念,我开始接纳这颗笋。事情发展,也让我们喜出望外。以前常形容事物的茁壮生长会用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实并不知道雨后的春笋是怎样生长。而这颗小小的笋,很好地向我们演绎了这句话。下面,也请老师们一起跟随孩子们的视频来看一看。
回教室的路上,孩子们各种议论着这颗笋,有的在说“这颗笋和我们家里的笋不太一样,它的颜色是黑色的,家里奶奶买来的是有点绿色的”,有的在说“我老家有很多笋的,那个笋可大了,我和爸爸一起去挖过笋”......孩子们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路上聊、卫生间聊、脱衣服聊.....一直持续到了睡觉的安静时刻。
待孩子们睡下,我独自来到后花。当我抬起脚想要踩下去的时候,孩子们刚才的表现以及谈论的话语又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就这样“处理”了这颗笋,我该怎么和孩子们交代呢?
如果说童年是生命中的五线谱,那么儿童应该就是这五线谱上最活泼可爱的音符了。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大花园,那么儿童就是这花园里最有生命力的花骨朵了。
这颗笋,就这样,成了孩子们每天都需要来掉下来,看着笋变成了竹子……孩子们交谈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美味的笋到身边的竹制品,从小鸟在竹子上嬉戏到想邀请熊猫来这里安家……
有一天,我看见教室的电风扇很脏,我需要在桌子上放一把椅子,才能够到电风扇,我爬到那么高的椅子上站在那里心里砰砰直跳,生怕一不小心摔下来。心里越紧张,自己就越害怕,双腿发抖......突然我感觉椅子不再晃动了,低头一看是景航的两只小手用力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让我心头一热,我想想平时我对孩子那么严厉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从椅子上下来,对景航竖起来大拇指说:“景航,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的帮助,”并在孩子脸上亲了一口,也许是因为老师从来没有这样夸过他,景航的小脸一下就红了,害羞的扭头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景航听话了,任何活动都特别配合老师和小朋友,偶尔也犯错,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便会立刻坐好......从他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我和幼儿共成长
个人信息
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题目:我和幼儿共成长《孩子一直都很爱我》
对孩子充满爱心,让幼儿获得自信,让幼儿在支持和鼓励中创造表现!
景航是我们班有名的“淘气包”,无论什么活动,他不光自己有很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们,孩子们经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批评,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我已经带了一年,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让他改变!
此时我的内心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以我为中心的小人,一个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小人。以我为中心的小人,它仿佛在说,这颗笋这么不安分、不和谐,还有安全隐患,赶紧处理掉。以孩子为中心的小人,它仿佛在说这颗笋好可爱好特别,我们好喜欢这颗笋。
我抬起的脚,在空中停留、犹豫、困惑,此时的我内心是矛盾的。
于是,我开始静下来思考,说“思考”,更多的其实是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后花园的笋,对孩子们来说,不正就是很好的生活课程吗?孩子们不仅可以观察笋的生长,还能由此延伸出很多关于“笋”的话题。我们精心布置“植物角”,让孩子们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但是面对大自然中最真实的植物,我却没有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此时,我的内心开始柔软。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教育故事,要从一颗“不安分”的笋说起。
有一天午饭后,我们在后花园散步,一个孩子惊奇地发现路边长出了一颗笋。于是,孩子们蜂拥过去,将笋围了一圈又一圈。看着这颗刚刚出土的笋,我心想“真是颗不安分的笋,明明一米外就是圈起来的小竹林,偏偏长到了路边”。正在这时,一位小男孩便把手拿过去,轻轻地摸了摸笋,微笑着说“毛茸茸的”。他的话音未落,其他小朋友便也用小手来摸一摸这颗笋。而此时的我,站在一边,本就对这颗笋没有好感,这时候更加讨厌了,连忙对孩子们说“笋头很扎手,笋身上的毛也会不小心扎进你们嫩嫩的小手,不要去碰!”。但是,孩子们依旧用小手轻轻触碰这颗笋。于是,我又强调了一遍,“小手不要碰,会受伤的,笋身上的刺扎进去,会让小手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