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深入探索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深入探索
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
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
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目前所见到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不过几十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国内所见者区区可数,现介绍几件,以飨观众。
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出土于江宁县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
画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置。
上下饰西蕃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
主题鲜明突出。
画面中,主要人物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五络须髯。
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
画面的另一侧,韩信头裹软巾,身着长袍,手牵战马在溪边饮水。
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错落有致。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萧何)
南京市博物院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
青花瓷罐。
出土时口沿稍有残损,盆已破碎。
罐腹绘“征战图”,据考证内容为《尉迟恭单骑救主图》。
画面中头戴束发冠,身着战袍,手持长柄叉,已露败迹的骑马战将为唐将段志玄。
紧随其后,驱马追杀者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
持矛,为单雄信。
隔山石一人头戴交脚幞头,着长袍,右手持鞭端坐马上,身微侧,似对后面的人对语。
此人为秦王李世民,后为尉迟恭,右手举钢鞭,左手握缰,策马疾驰而至。
他头戴直角幞头,满脸须髯,铠甲外着战袍,一望便知是员骁勇骠悍的猛将。
山崖间,旗幡猎猎,隐现三名手持长矛的兵士。
空隙处绘怪石、云朵、杨柳、双凤和灵芝。
同一题材的青花盖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
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
两人并辔而行。
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
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
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
相比较而言,广西横山出土的瓷盖罐上所绘,少擎旗武士而多一战败的唐将,更显得生动传神。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尉迟恭)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流失在海外的,以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最为出色。
这件盖罐的形制、构图形式与广西横县出土的“单骑救主”图盖罐极为相似。
罐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
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
马上驮着弓弢、行囊。
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
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
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
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
和汉朝送亲的官员。
画面中山石掩映,苍松、翠柳、修竹、芭蕉杂衬其间。
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及展开图(昭君出赛)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品中有一件“三顾茅庐”青花盖罐也很精致。
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
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
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
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
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
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同一题材的青花带盖梅瓶,画面有所变化。
诸葛孔明箕坐在茅庐之内,正在悠闲地观书,茅庐旁植松柏、篱笆,一名头梳双髻的童子挥彗打扫庭院。
另一边是刘、关、张三兄弟。
刘备居前,躬身施礼。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诸葛亮)
苏富比拍品其他还有流于英国,现藏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西厢记”青花梅瓶;1996年苏富比拍品“西厢记”青花盖罐;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吕洞宾”青花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陶渊明访友”青花玉壶春瓶;1985年日本大阪《元代瓷器展》图册所录的“周亚夫军细柳”青花盖罐、“百花亭”青花盖罐等,无论哪件都称得上是精品。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西厢记)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