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十大历史名人1【彭祖】彭祖,姓篯名铿。
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
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
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
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
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
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徐偃王,名诞。
西周时徐戎的首领。
统辖今淮、泗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
曾联合九夷伐周。
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后为楚所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
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
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
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
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
楚将项燕之后。
少时有大志。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
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
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
人称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曾任泗水亭长。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
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
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
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
前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
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
建元三年(前138年),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
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
王死,从乌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
匈奴发兵讨乌孙。
解忧请汉支援。
汉发兵15万,五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
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
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
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张良后裔。
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
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
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
顺帝时(125—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
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
张道陵“白日飞升”后,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
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古碑记其事。
7【刘裕】刘裕(363—422),即宋武帝。
南朝宋的建立者。
公元420—422年在位。
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
官至相国,封宋王。
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
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
420年,禅晋建宋,为宋武帝。
8【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
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
李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
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州。
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
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
三年后的“七夕”之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
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
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峰性成就。
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
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有的一名状元。
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
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
内容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
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之美誉。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受乡试中舞弊案影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
此后终生未仕。
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顺。
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
美术教育家,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
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画,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参加“一八艺社”。
抗战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曾在徐州艺专、徐州民众教育馆、重庆国立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任教。
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
有《李可染画集》等。
擅山水、重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徐州历史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