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运动和力》ppt课件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运动和力》ppt课件
[]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惯性 仍能在水平路面上滑行,最终停下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 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 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练兵
1.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 惯性,自行车 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 阻力(摩擦力)的缘故.若路 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____ 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 牛顿第一定律. 并总结出________
1.长度 (1)国际单位:米,符号为 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 km=1 000 m,1 dm=0.1 m,1 cm=0.01 m,
1 mm=10-3 m,1 μm =10-6 m,1 nm=10-9 m
(2)测量工具:刻度尺.
体上.此类题目最好作物体受力的示意图,结合选项,逐个排除.
我的答案:B
如图 13-5 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
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
力的是( C )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图 13-5
2.二力平衡
大小相等 、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 (1)概念:作用在_________ 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方向相反 并且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条件:同物体、等值、反向、共线.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合力 为零 运动状态 不改变
相互 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会受到受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力物体给它的反作用力作用.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同时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 (3)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 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形变 .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牛顿 ,简称____ 牛 ,符号是____. N 4.单位:_____
s (3)定义式:v= . t
(4)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为 m/s
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快慢不变 的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
方向不变 快慢 不变,________ (2)特征:物体运动时_____ ,即在任何时刻,
五、牛顿第一定律 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时,总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 静止状态 或_________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保持__________ 不需要 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 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运动_______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
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图 13-3
思维点拨:由 s-t 图象可以看出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所以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 m/s; 由 v-t 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时 间的增大,速度不变,所以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 别为 6 m/s 和 4 m/s. 我的答案:甲 丙 乙
3.误差 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的差别. 测量值和______ (1)定义:______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更精密的测
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 (3)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________ ,________ ,无法 避免.
四、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 1.概念:力是___________ 施力 物体,一个叫____ 受力 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____ 物体.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改变
变速运动
只要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就一定不
是平衡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考点1
参照物
【例1】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若以“和谐号”动车组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_________的,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__的. 思维点拨:当两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两物体相 对静止,否则相对运动. 我的答案:静止 运动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
动员具有惯性
考点5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
【例5】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 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思维点拨: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是:平衡力的 作用点必须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
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解
操作 探究
相对 相同 单位时间
s v= t
3.6
0.1 10
0.01 10
10-3
量程 垂直
10-2 分度值
60
3 600
N
运动状态 形状 大小 方向 相互
作用点
不受力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大
同一物体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一、运动的描述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 1.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 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大小,力的____ 方向 作用点 .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 ,力的________
带箭头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常用一根______ 的线段来表示力 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①画力的示意图时,在同一图线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地球对空中的物体、 磁铁对铁钉产生力的作用.
图 13-4 思维点拨: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我的答案:1.80
[]如图 B31所示,物体 A 的 3.42~3.48 长度为____________cm.
图 B31
考点4
惯性 )
【例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
推理而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
检验.
2.惯性
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的特性叫惯性.牛 (1)定义: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
惯性定律 . 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 (2)利用: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灰 尘拍掉;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3)交通事故的防止:限制车速;保持车距;禁止超载;系 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
考点6 的是( )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维点拨: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 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我的答案:D
摩擦力(阻力或力) 的作用. 受到_________________
图 13-6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为标准,这个__________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相对 参照物 .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 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以是 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改变. (3)两种图象
图13-1
图13-2
4.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 s 和所用
时间 t 的比值.
s - (2)公式: v = . 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
为 v 与 s 成正比, v 与 t 成反比.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2.如图 13-6 所示,在 2011 年斯诺克中国 公开赛中丁俊晖成功闯入四强,临时排名升至世界第三位.比 平衡力 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____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
惯性 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 能向前运动是由于_____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v 物体运动的快慢 .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2)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受力和静止的物体
也具有惯性.
质量 决定,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②惯性由物体______ .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