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编号 XJB05010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学时数 18课时教学对象 13国贸全英1、全英2授课教师谢群广外南国商学院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2015年3月实验一用图标展示数据【实验课时与类型】2学时,验证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1、CPU2.0G,内存512M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Office Excel 3.0软件。
【实验目的】1、了解资料搜集整理的意义。
2、掌握频数分布表和常用图形的制作方法。
【实验准备知识】1、品质数据(包括分类型数据和顺序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用汇总表、条形图、饼图、环形图2、数据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原始数据使用茎叶图和箱图,分组数据使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线图,多元数据使用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Excel基本知识,Frequency()、count()等函数的应用,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包括频数分布表,条形图,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等。
操作提示:习题3.6:(1)区间上限可以设置为:43,46,49,52,55,58,61,64或44,48,52,56,60,64或45,50,55,60,65。
(2)直方图的绘制使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命令。
但实际绘制的是柱形图,必须进行修改:用鼠标右键点击图形中任一柱条,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数据系列格式”,并在“选项”标签卡中将“间接宽度”改为0。
(3)数据分布特征:指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形状(偏态与峰态)等。
习题3.12: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的绘制使用“插入——图表”命令。
【实验考核要求】1、实验成果的提交实验结束后一周内,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2、实验成绩考核: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验准备(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等给予综合评分。
3、实验成绩评分标准(1)优秀:实验准备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了解软件的功能,记住主要实验步骤;能较快独立完成实验,正确进行软件操作,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实验报告整洁、完整、符合要求、无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2)良好:实验准备较充分;能独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进行改正;实习报告无原则性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3)中等:实验准备一般;实验操作经老师提醒后尚不能纠正错误,但纠正后能够完成;实习报告有部分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及格:实验准备不充分;动手能力差,勉强完成实验;实习报告有较多错误。
(5)不及格:未进行实验预习;无故不参加实验;实验报告有严重错误或无实验报告。
实验二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实验课时与类型】4学时,验证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1、CPU2.0G,内存512M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Office Excel 3.0软件。
【实验目的】1、理解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Excel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工具的使用操作技术。
【实验准备知识】1、假设检验:利用P值进行检验:若p-值 >α,不拒绝 H0;若p-值 <α, 拒绝 H0。
2、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MSA/MSE~F(k-1,n-k)若F>F a,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所检验的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若F<F a,则不拒绝原假设H0 ,不能认为所检验的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3、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MSR/MSE~F(k-1,(k-1)(r-1))R=MSC/MSE~F(r-1,(k-1)(r-1))FC若F>F a,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即所检验R>F a,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行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若FC的差异是显著的,即所检验的列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4、有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MSR/MSEFRF=MSC/MSECF=MSC/MSERC若F>F a,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即所检验R的行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若FC>F a,则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即所检验的列因素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若F>F a,则拒绝原RC假设H0 ,表明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即所检验的行因素和列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观察值有显著影响。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Normsdist()、Normsinv()、Tdist()、Tinv()、Chidist()、Chiinv()、Fdist()、Finv()等函数的应用,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
操作提示:(1)习题8.10:使用“工具——数据分析——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命令,使用t临界值或P值进行检验。
(2)习题10.5:使用“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命令,输入区域为数据区域。
(3)习题10.10:使用“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命令,输入区域为数据区域。
(4)习题10.11:使用“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命令,输入区域比数据区域多一行和多一列。
如数据区域为B3:E11,则命令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为A2:E11。
【实验考核要求】1、实验成果的提交实验结束后一周内,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2、实验成绩考核: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验准备(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等给予综合评分。
3、实验成绩评分标准(1)优秀:实验准备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了解软件的功能,记住主要实验步骤;能较快独立完成实验,正确进行软件操作,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实验报告整洁、完整、符合要求、无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2)良好:实验准备较充分;能独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进行改正;实习报告无原则性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3)中等:实验准备一般;实验操作经老师提醒后尚不能纠正错误,但纠正后能够完成;实习报告有部分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及格:实验准备不充分;动手能力差,勉强完成实验;实习报告有较多错误。
(5)不及格:未进行实验预习;无故不参加实验;实验报告有严重错误或无实验报告。
实验三 一元线性回归【实验课时与类型】6学时,验证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1、CPU2.0G ,内存512M 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Office Excel 3.0软件。
【实验目的】1、理解相关和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Excel 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工具的使用操作技术。
【实验准备知识】1、相关系数:r=∑∑∑--------22)()())((y y x x y y x x =2222)()(∑∑∑∑∑∑∑---y y n x x n y x xy n检验的统计量:t=|r| 212rn --~t(n-2) 当|t|>t α/2时,拒绝原假设H 0。
表示总体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2、估计的一元回归方程:^y =^β0+^β1 x (1)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 2: R 2=SSR/SST估计的标准误差: s y =2-n SSE =MSE (2)显著性检验:线性关系的检验:H 0:β1=0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H 0:β1≠0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检验统计量F: F=MSR/MSE~ F(1,n-2)当F>F α时,拒绝H 0。
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回归系数的检验:H 0: β1 = 0 (没有线性关系)H 1: β1 ≠ 0 (有线性关系)检验的统计量: t= ^β1/1^βs ~t(n-2) 当t>t α/2时,拒绝H 0,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3、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y =^β0+ ^β1x 1 +^β2β x 2 +…+ ^βp x p (1)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 2: R 2=SSR/SST估计的标准误差: s y =1--p n SSE =MSE (2)显著性检验:线性关系的检验:H 0:β1=β2=…=βp =0 线性关系不显著H 1:β1,β2,…,βp 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检验统计量F: F=)1/(/--p n SSE p SSR =MSR/MSE~F(p,n-p-1) 若F>F a ,拒绝H 0,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回归系数的检验:H 0:βi = 0 (自变量 x i 与 因变量 y 没有线性关系)H 1:βi ≠ 0 (自变量 x i 与 因变量 y 有线性关系)检验的统计量t i :t i =^βi /1^βs ~t(n-p-1) 当t>t α/2时,拒绝H 0,表明自变量x i 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操作提示:习题11.1:(1)散点图的绘制可使用“插入——图表”命令,注意输入区域为数据区域。
(2)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可使用“工具——数据分析——相关系数”命令。
(3)对相关系数的检验采用t检验(参见P320公式11.2)。
习题11.7:(1)散点图的绘制可使用“插入——图表”命令,注意输入区域为数据区域。
(2)求估计的回归方程可使用“工具——数据分析-回归”命令。
(3)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使用F检验,用Significance-F值(即显著性F值,相当于P值)进行检验。
(4)求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已知X0值,代入估计的回归方程,可求得Y值。
【实验考核要求】1、实验成果的提交实验结束后一周内,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2、实验成绩考核: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验准备(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等给予综合评分。
3、实验成绩评分标准(1)优秀:实验准备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了解软件的功能,记住主要实验步骤;能较快独立完成实验,正确进行软件操作,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实验报告整洁、完整、符合要求、无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2)良好:实验准备较充分;能独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进行改正;实习报告无原则性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3)中等:实验准备一般;实验操作经老师提醒后尚不能纠正错误,但纠正后能够完成;实习报告有部分错误;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及格:实验准备不充分;动手能力差,勉强完成实验;实习报告有较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