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历史介绍简介
• 一、宋词概说 • 宋词,与唐诗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两株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 我国人民世代传诵。宋词的许多名篇、佳句,以至于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 • (一)宋词的渊源 • 宋词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乐府;起码也可追溯到“隋 唐燕乐”。如果说,盛唐中唐的词是“清溪浅流”的话,那么, 晚唐五代的词则是“阔江大河”,而北宋南宋的词,便是波澜壮 阔的“汪洋大海”。词,由依附音乐的诗文唱词,演变为文情并 茂的独立文体,由娱宾遣兴的文字游戏,发展成抒写时代的重要 篇章。
•
(五)辛弃疾
• 辛弃疾的词,体制恢宏,风格多样,或驰骋奔放,或绵丽蕴蓄, 或生动活泼,或激昂悲壮,“慷慨纵横,有不一世之慨”。贯穿 他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光明磊落的 高尚情操。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辛弃疾在南宋词坛上放射出耀 眼的光芒。与苏轼相比,二人则有英雄与学士之别。辛弃疾的著 名词作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 雨》、《清平乐· 村居》。
•
(一)北宋——婉约派
• 历时160余年的北宋词坛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此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 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北宋王朝的通病。这一时期,人们迷恋于琴棋书画,声色犬 马,花鸟虫鱼和男欢女爱,出现婉约的词风似乎是必然的。“苏门四学士”中的黄 庭坚、晁补之,词风接近于苏轼,而与苏轼关系最为密切的秦观,却被人称之为 “婉约派之宗”。有人把他同李煜、晏几道并列,称为“词中三位美少年”。张耒 的词,也接近于秦观 • • 秦观接受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影响,善于柔笔抒情,一唱三叹,细腻缠绵,真所 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其他婉约派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贺铸、周邦彦、陈师道、姜夔、吴 文英、王沂孙。他们也华丽纷呈,各具风采。贺铸的词风,深婉密丽,富于变化。 周邦彦则是婉约派中“集大成”,其词雍容典雅而又含蓄顿挫,颇有造诣。
• (三)苏轼 • 苏轼的出现,有如“黄钟大吕,巨响隆隆”。他使词坛风气为之 大变。他在词史上的功绩,主要在于“以诗入词”,使词从离情 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范围里跳出来,走向社会和人生的广阔天 地:咏史、吊古、感旧、纪游、谈禅、悼亡、送别……各种事物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的词,可以说是实现了词史 上的一次革命。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言 志咏物的词章。他的词浩荡磊落,雄奇清远,豪放杰出,独具一 格,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其实,他的婉约词在数量 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豪放词。他的著名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 贺铸被称为“贺梅子”,是因为他的如下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宋词,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 三、著名的词人 • 对两宋词以及后代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应首推李煜和柳永。其次 还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 (一)李煜 •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25岁继承王位,40岁国破家亡 成为大宋的阶下囚。3年的囚徒生活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此中日 夕以眼泪洗面。”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真挚、沉痛而凄恻动人的 词篇,占他一生词作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 《浪淘沙令》最为人传诵。李煜入宋后的词作,直抒胸臆,含意无穷, 语言自然,流走如珠,被称作是“神秀”之作。有人评价说“足当太白 诗篇,高奇无匹”。他的词,影响了宋代诸如范仲淹、柳永、苏轼、辛 弃疾、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大批词人。他的著名词作还有《浪淘 沙》、《相见欢》。
•
到了明清时期,诗和词同时受到思想禁锢,文字狱极为盛行,而小说 和戏剧受到轻视,恰恰又是这两种文体兴盛起来。看来,两宋词的兴盛 和明清小说和戏剧的发达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看重的文体趋于衰落, 轻视的文体走向发达,这是不是一种艺术的悖论? • 宋词虽然成就颇高,但是总量不多,大概不足20000首。而陆游一人 竟存诗近万首,他自己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杨万里据说写诗更多, 存诗也有4000余首。宋词数量远远少于宋诗,这也和文人“诗之余作词” 这种重诗轻词的传统观念有关。 • 词为长短句,可以重章叠句;而且词调众多,有的高亢激愤,有的宛 转悠扬,适合抒发各种感情;字数也长短悬殊,从14字到240字不等,具 有极强的表现力。宋人将词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因而取得竟与唐诗相比 肩的极大的成功。
•
宋词的发展当然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 恢复和发展,经济趋于繁荣,科学的发达更是超越了唐代。宋太 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国岁出岁入相抵,尚余大半。首 都汴京,成为“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政治、经济、交通、文 化中心。其他繁荣的都市比起唐代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些为宋词 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四)李清照
• 李清照,即便在中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个值 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这位继起的婉约派女词人的作品,明白如话, 含蓄深厚,真挚清新,锤炼无痕,给婉约派带来新的活力。她那 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可以说“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但她的诗词也并不是一味地“婉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就显示出压倒须眉的雄健风格。她既有《声声慢》的“凄凄 惨惨戚戚”,又有《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她的《永 遇乐》使得刘晨翁“为之涕下”。其他著名词作有《如梦令》、 《醉花阴》、《一剪思想控制。使得不少诗人 词客都有过牢狱之灾。那些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文体如散文、诗歌 等,较多受到思想束缚,从而走向衰落。而“词为小道”、“词为艳 科”,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自然受到轻视,不可思 议的是这反而促进了宋词的兴盛。唐诗在诗的领域竖起了一座难 以逾越的丰碑,宋诗的总量虽然远远超过唐诗,但由于思想禁锢, 在思想质量和艺术质量方面,宋诗则远远逊于唐诗,同时也远远 低于宋词。
• 词,原是一种配乐演唱的歌词,由于士大夫染指写作,竟而成为与唐诗相比肩的伟 大的诗歌形式。词在两宋,是文化艺术首屈一指的代表。
• 词谱的失传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词因此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但后人可以为词重 新谱曲,又使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词因此而能演唱。音乐家曾为下列两首词谱曲: • 曹雪芹《枉凝眉》: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啊……啊……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啊……啊…… • 毛泽东《忆秦娥》: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
• (二)柳永 • 柳永也曾企图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因宋仁宗“且去填词”一句 话而可悲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于是,他便打出 “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纵游娼馆酒楼间”,过着穷愁潦 倒的生活。据云,柳永死后,无人安葬,“群妓合金葬之”。不 过,他的词,风行天下,据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的词,有的描写帝都的壮丽和繁华,有的抒写歌妓的生活和情 感,“尤工于羁旅行役”,凝聚着词人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感情 真挚,情景交融,动人心魄。他的《雨霖铃》不仅是他个人的、 也是整个婉约派的代表作。柳永在创意和创调方面,在中国词坛 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著名词作还有《蝶恋花》、《八声甘州》、 《望海潮》等。
• 1、宋词——大众的艺术 • 在宋代,词的作者群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诸如帝王、卿相、 文人、武夫、隐逸、名媛、歌妓、市侩、走卒、村夫,都能作几 首词,都能咏唱各种新调。朝野上下,竞填新词;达官显宦,竞 蓄歌妓。词的普及率较之于前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 2、宋词——时代的文学 • 宋词,是由广大的作者群用他们的才智、血泪、真情、实感、欢 愉、悲恨以至于生命浇灌和培育出来的美轮美奂、万紫千红的硕 果。词在宋代,不独能代表宋人的文学,甚至可以说,词是宋人 的灵魂。
宋词的崛起
刘福智
齐鲁《七绝·宋词》 仕宦农商兴味浓,丝弦牙板酒旗风 亦吟亦唱亦题壁,苦辣酸甜和泪生
• 先欣赏齐鲁抒写宋代词坛领袖的词: • 《西江月·题苏轼》:唱罢大江豪放/吟成双鬓凄凉/挥毫走笔撰华章/ 长袖翩然飞荡∥政论堪驳司马/时文可比欧阳/卌年坎坷看寻常/笑问别 来无恙 • 《卜算子·题辛弃疾》:尚武又能文/虎胆兼高论/屡屡朝堂北伐荐/无 奈终生恨∥词趣继前贤/诗意开新韵/北固亭旁草木凋∕悲苦添双鬓 • 《清平乐·题柳永》:仕途潦倒/莫若诗余好/奉旨填词心意恼/瓦舍勾 栏温饱∥美伶俊妓融融/离情别绪浓浓/残月晓风酒醒/凄凄柳岸朦胧 • 《菩萨蛮·题李清照》:绣窗翠幕闺房静/清词丽句香笺梦/秋暮问花黄 /春深思海棠∥汴京优雅尽/南渡繁霜鬓/漫道婉约同/人杰亦鬼雄
• 词与格律诗虽然几乎同时起步,但其成熟之作却至少推至李白的 《菩萨蛮》和《忆秦娥》。中唐前期,刘长卿、韦应物、张志和 各有少数名作传世,中唐后期,白居易、刘禹锡、王建等诗人着 意于填词,词坛才形成气候。“温韦”被称为“文人词鼻祖”。 到宋代,柳李的婉约词成为词坛“正宗”,苏辛的豪放词则成为 “别调”。“花间”和“南唐”掀起词的创作高峰,吸引众多诗 人涉足词的领域,到了宋代,完全不写词的诗人便不多了。既是 诗人又是词人的便不在少数。
• •
三、两宋的词派 实际上,不但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而且自《诗》、《骚》以下, 就已分派。学者周楞枷指出:“汉魏风骨,气可凌云……皆豪放派之祖”, “江左齐梁,职竞新丽,……皆婉约派之宗。”李白豪放,杜甫婉约,也 是无可怀疑的。就宋代词人而论,“若东坡稼轩,就其词作风格主导方 面而论,固皆词家豪放派也。”有人认为,东坡词如“关西大汉唱大江 东去“,柳永词如“十八女郎歌晓风残月”。这就是豪放与婉约两派的 区分。又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也是就此而言的。豪放词以 范希文为首倡,而以东坡稼轩为教主;婉约词则以晏元献为首倡,而以 屯田、清真、白石为教主。流派的产生和风格的多样是宋词繁荣的重要 标志。宋词粗分有婉约、豪放两派,但还可分得更细。豪放派中,苏之 清旷,辛之豪雄,亦同中有异;婉约派中,周吴之质实,姜张之请空, 亦区别为二。豪放和婉约只是基本划分,二者之间也在互相渗透,互相 影响,而且还有游离于两派之外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