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讲农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讲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易错提醒] (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西北地区一些瓜果品质好,糖分高,主要是因为气温日较差大。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3.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2018·山东潍坊二模)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
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
当时的县委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此完成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A.光热充足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旱涝灾害频繁B.种植经验缺乏C.劳动力D.机械化水平低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湖众多②政策引导③兴修水利④科技进步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1.D 2.A 3.B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龙果是广西“十三五”重点发展水果品种之一。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广西火龙果由零星种植不断向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粤、黔、滇、闽等省之和。
目前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百色、贵港等市呈扩大之势。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耐0℃低温和40℃高温。
火龙果少有病虫害,几乎不使用农药就可以满足其生长繁育,火龙果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
下图示意火龙果种植呈扩大之势的城市分布。
(1)与种植火龙果的其他省份相比,分析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火龙果成为广西重点发展果品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与粤、闽相比,少受寒潮与台风的影响;与滇、黔相比,纬度偏低,光热水条件更为优越。
(2)火龙果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重点发展火龙果会扩大种植面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政府支持力度大。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2018·江苏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双选)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技术 B . 资金 C . 地形D . 气候[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广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出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解题流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2.从图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CD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解答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即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详见下表所示:(3)发展分析法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018·海南卷)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1.A 2.B[第1题,需要抓住“荷兰温室栽培技术先进”这一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即可得出A为正确选项。
和山东相比,荷兰在交通、自然条件和生产成本上并无明显优势,排除B、C、D选项。
第2题,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而且这也符合企业发展的目的,B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
该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可以和荷兰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即可,没有必要去当地兴建生产基地,排除C选项。
D选项很容易排除。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题。
3.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D[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
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4.(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
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应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而产需矛盾突出。
第(2)题,结合农业区位因素,读图可以看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距沿海(首都、港口)近;临铁路(便于运输),交通便利;临河流,水源充足。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邻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考点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合理布局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2017·江苏卷)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素养解读] 解答本组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区域认知素养,分析判断该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出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
[解题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D (2)A农业区位选择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农业区位分析是农业生产类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内容。
该类试题往往结合区域图、农作物分布图及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叠加图,对农业区位条件进行考查。
(1)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判断图示区域所属的地形类型。
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推断气候特征。
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原因。
(2)通过解读河湖分布、土壤、植被等,整合地形、气候信息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结合图例获取人口与城市分布、交通运输等信息,从而对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交通等)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