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北京特殊教育学
校的感想
2014年4月,我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
其间到多所特校进行参观跟岗学习,其中第一所参观的就是北京宣武培智学校。
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成立于1982年,是北京市首批成立的培智学校之一,招收3—18岁的智力障碍幼儿及学生。
1992年开办弱智幼儿学前早教和聋儿语言早期干预部。
1996年开办16岁以上弱智学生职业教育部。
2001年成立宣武区特殊教育中心,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2005年成立宣武区成人智障职业教育指导中心,成为一体化、全程化、规模化的特殊教育机构。
2010年7月,北京市宣武区和西城区合并为新的西城区,学校更名为“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
目前,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4人,学校在岗教师55人。
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根本,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归宿的“个别化、生活化、一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特征集中体现于以下几点:生活化——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评估等多个方面都是由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的需要设定的,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与生活的情境紧紧相连,而非孤立概念
或技能的学习。
一体化——学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体化系列化的课程服务,形成了完整课程体系,满足了3—18岁及以上智障学生全员性、一体化、全程化的学习需要。
个别化——在“以人为本”和“个别化教思想”的指导下,课程内容的选择从每个学生的认知的程度、技能的高低、学习的风格、情感的体验出发。
采用多样化的学习,以个训、组训、分组分层、动态分组等形式关注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课程。
其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医教结合的康复课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校坚持在教育康复中,融入医学、职业、社会等康复因素,通过引进专职康复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康复需要进行测试评估,针对感官、肢体、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以个体、小组为主的多种康复治疗课程。
如音乐治疗、美术治疗、戏剧治疗、多感官、感统训练、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帮助学生改善或重获功能。
特别是针对脑瘫学生的个别肢体康复训练、言语障碍学生的语言康复训练、自闭症学生的相关康复训练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另外,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展能教学”也非常值得借鉴。
“展能教学”从学生优势出发,打乱班级,根据学生兴趣、特点、最近发展区开发学生的潜能。
依托于学生喜好的展能活动,提升学生在康复训练活动中的参与度,训练学生的听说、肢体运动、音乐律动、绘画手工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潜能。
目前共开设展能小组16个,分为运动、音乐、美术、康复、其他共五大组。
每周4课时,每个学期展能课程内容根据训练重点
的调整不断丰富,并且在每学期为学生搭设展示展能课程成果的舞台,围绕不同的展能主题,如绘画、戏剧表演、歌舞才艺等将学生训练的成果进行展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此次的参观跟岗学习,对于我这名特殊教育的新兵而言可谓收获颇丰,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优秀办学思路及实践经验必将为我今后的特教工作积累动力、形成助力。
在此也祝愿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越办越出色,造福更多的特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