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7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琴弦.船舷.玄.奘炫.耀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解析: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D项,chóu,chóu,chóu,dǎo。
答案:B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A项,罔—惘;B项,霄—宵;C项,筹—愁。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解析:D项,卜:预料。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解析:D项,“全篇是一首咏物诗”有误,本诗不是咏物诗,是以篇首二字“锦瑟”作为标题的摘字体无题诗。
答案:D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解析:D项,《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答案:D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挑衅./悻.然牌坊./染坊.踉.跄/琳琅.满目B.绯.红/王妃.栏杆./枪杆.炫.耀/头晕目眩.C.骁.勇/嚣.张投奔./奔.跑挟.持/汗流浃.背D.赚.钱/撰.写混.浊/混.合撩.拨/烟熏火燎.解析:A项,xìn/xìnɡ,fānɡ/fánɡ,liànɡ/lánɡ;B项,fēi,ɡān/ɡǎn,xuàn;C项,xiāo,bèn/bēn,xié/jiā;D项,zhuàn,hún/hùn,liáo/liǎo。
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
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
就目前来看,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毁誉参半B.规范C.毕竟 D.登堂入室解析:A项,“毁誉参半”即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意见不一。
B项,“规范”在此处意为“使合乎规范”。
C项,“毕竟”是一个副词,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
D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我国是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无论是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还是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D.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络文化。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熔于一炉”后加上“的报纸”。
B项,不合逻辑,“劝阻……戒烟”不妥,应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C项,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两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①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③“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④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⑤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⑥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A.②⑥④①③⑤ B.②⑥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⑤②⑥③①解析:填空部分应先说明胜负规则,即第④句要放在前面,后面的根据连词“而”及上下句相应的词语,还有标点和前后照应,可确定其余几句顺序为①③⑤②⑥。
答案:C5.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
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③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⑤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⑥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A.①③④②⑥⑤B.④③①②⑥⑤C.①③④⑤②⑥ D.④③①⑤②⑥解析:根据选项信息,A、C两项中③和④相连,明显不合逻辑,故排除;再看B、D两项,分歧首先在于①后的连接,⑤明显不能承接①,故排除D项。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颔联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的颔联是全诗的核心,第一个典故,包含着作者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第二个典故,在作者的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作者悲苦的心灵。
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2)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惘然了。
“岂待追忆”意即: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