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
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靠近市场,便于运输;靠近水源,便于灌溉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水源比较充足,可不间断生产
思考讨论 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 饲料因素: 气候温凉,多雨雾,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平坦,利于牧草和饲料的种植。
➢ 市场因素: 经济发达,城市水平高,需求量大; 人们的饮食习惯。
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
(2)按投入状况分:
(3)按产品用途分:
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集约型农业、粗放型农业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靠传统经验
加快机械化发展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加大科技投入
练习:
A
1.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农业生产的各种措施都在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条件
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例如橡胶、咖啡、可可、 菠萝等。
生产特点: 专业化和商品化很高
橡胶树为落叶乔木,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在热带地区, 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中国植胶区主要分布于海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此外台湾也可种植,其中 海南为主要植胶区。
(2)混合型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2、农业地域类型的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商品化生产 商品化 专业化
分散
集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集约型
4、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种植园农业
11.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_棉_,花因为这里地形______,平耕坦地面积____;
大
②B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_蔬_生菜产,既靠近______,交通便捷,又靠水近源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3.2、农业技术经济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是 是落 落实 实作 作物 物布 布局局的 的具 具体 体形 形式 式。
3.2、农业技术经济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单作、间作 、 套作、混作、连作 ——熟制
活动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1)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C.集约农业-热带作物种植园-商品农业
D.集约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
C
A D
B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P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混合农业 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数量和素质影响 农业生产效率
3.2、农业技术经济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 种植水稻强>农种业植的小专麦业化进程
美国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拥有拖拉机438万 台,收割机120万台,农用卡车318万台,农用飞 机1万架,因此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 先地位,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而世界上 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仅供养5个人。
市场供求关系
农业区位因素
光
热
水
气候
土
地
机械
地形、土壤
决策
市
政
市场
科 交
劳
动
力
政策
水源
交通运输
练一练
1、下列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农经营
B 人口数量大、素质高
C 科技水平高 D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2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南疆的棉花种植——交通 B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 C 河西走廊的棉花种植——水源 D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光照
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1. 属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2.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 喜食稻米,市场需求量大; 5.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亚洲水稻特种点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原因
3.2、农业技术经济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中国推广杂交水稻,使全国水稻平均每公 顷由3480千克增到4920千克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 制和病虫害防治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20-500毫米, 国土50%是沙漠。以色列政府大力建设引水工 程,最主要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节 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了 世界一流的农业。
美国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的分布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地租低廉;距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促进了 商品经营.
(6)乳畜业
分布于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等地,具有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的特点,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奶制品,面向本地市场为主。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以及 大洋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 重
降水较丰富
想一想:澳大利亚的混合农 业区与降水、气温、人口分 布有什么关系?
气温较温和
人口较密集 东南部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 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 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 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 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 工业的前进,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 生态系统。
中国年太阳辐射等值线分布图 影响光照的主要因素:纬度、地势、天气
(2)思考中国作物熟制分布的影响因素。
热量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部分地区农作物一 年一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 基本条件,影响农 作物产量、种类、 耕作制度和栽培方 法。
一年三熟
(3)法国人在南部相对低平的罗纳河谷地种植葡萄,而在谷地两侧崎岖的高原、山地发展畜牧业。 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产技术(培育良种) 2)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技术装备(高度机械化) 3)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3.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 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种植葡萄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 还要依靠什么?
(3)地中海式农业
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优势作物有小麦、大麦等,园艺作物以葡萄、橄榄、柑橘为 主。
(4)商品谷物农业 俄罗斯乌克兰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但一般是国营。 美国、加拿大
家庭经营 澳大利亚
阿根廷
特征: 耕地面积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5)大牧场放牧业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 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呢?
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价或压价,使生产面积扩大或缩小。
活动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1) 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土 壤
是农作物的物质基 础, 影响农业的产量 和农作物的种类。
活动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 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热量
② 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 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地形
光照
地形
3.2、农业技术经济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 市场
④D处宜发展_____乳_生牛产,因为______地形公不路便耕作。
B.热量条件通常是低纬优于高纬,作物的生产条件也是低纬优于高纬
C.区,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D.山陵和山地的缓坡只适宜种植经济林木,不易种庄稼
2.下列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农经营 B.人口数量大、素质高 C.科技水平高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交通运输、冷藏保鲜技术 2) 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高速运输、冷藏保鲜技术 3)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市场需求、饲养技术
活活动动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4) 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