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加工及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筋加工及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筋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二〇一三年六月钢筋加工及焊接施工方案一、基本要求1、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中非预应力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规定。

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3、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

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4、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规定的钢筋时,应了解设计意图和代用材料性能,并须符合现行《铁路桥涵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在代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二、钢筋的加工与下料(一)钢筋的除锈1、加工方法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

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二)钢筋的调直1、加工方法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应加以调直。

钢筋调直普遍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

在缺乏设备时,可采用弯曲机、平直锤或人工锤击矫直粗钢筋和用绞磨拉直细钢筋。

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2%;Ⅱ~Ⅲ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不宜大于1%。

用调直机调直钢筋和用锤击法平直粗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应当注意: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

(三)钢筋的切割1、加工方法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宜用钢筋切断机进行。

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钢筋),对Φ40mm以上钢筋,可用氧乙炔焰割断。

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

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小于±10mm。

(四)钢筋的弯曲成型1、加工方法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或少量钢筋加工时,可用手工弯曲成型,系在成型台上用手摇扳子每次弯4~8根Φ8mm以下钢筋,或用扳柱铁扳和扳子,可弯Φ32mm以下钢筋,当弯直径Φ28mm以下钢筋时,可用两个扳柱加不同厚度钢套,钢筋扳子口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mm。

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机的工作中央,放置一个十字架和钢套,另在工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寸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用,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用,十字架则协助推进。

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较粗(Φ16~30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或圆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

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不宜用短尺(木折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

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

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

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五)钢筋的下料1、下料长度: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调整值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三种形式,各种弯钩增加长度lz 按下式计算:半圆弯钩lz=1.071D+0.571d+lp直弯钩 lz=0.285D+0.215d+lp斜弯钩lz=0.678D+0.178d+lp式中:D—圆弧弯曲直径,对Ⅰ级钢筋取2.5d,Ⅱ级钢筋取4d;d—钢筋直径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采用Ⅰ级钢筋,按圆弧弯曲直径为2.5d、lp=3d考虑,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为6.25d;直弯钩lp按5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5.5d;斜弯钩lp按10d考虑,增加长度为12d。

三种弯钩形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注:①半圆弯钩计算长度为6.25d;半圆弯钩不带平直部分为3.25d;直弯钩计算长度为5.5d;斜弯钩计算长度为12d;②半圆弯钩取lp=3d;直弯钩lp=5d;斜弯钩lp=10d;③本表为Ⅰ级钢筋,弯曲直径为2.5d,去尾数为5或0的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斜长3、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内皮缩短,外皮延长,仅中心线尺寸不变,故下料长度即中心线尺寸。

一般钢筋成型后量度尺寸都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同时弯曲处又成圆弧,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即在下料时,下料长度应等于量度尺寸减去弯曲调整值。

不同级别钢筋弯折90°和135°弯曲调整值参见下表:注:①弯曲直径:Ⅰ级钢筋D=2.5d;Ⅱ级钢筋D=4d;Ⅲ级钢筋D=5d;②弯曲图见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简图a)、b)。

对一次弯折钢筋和弯起钢筋的弯曲角度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5倍,其弯折角度为30°、45°、60°的弯曲调整值参见下表注:弯曲图见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简图c)、d)。

4、箍筋弯钩增加长度: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弯钩形式,可按下图a)、b)加工,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可按下图c)加工。

注:箍筋一般内皮尺寸标示,每边加上2d,即成为外皮尺寸,表中已计入。

三、钢筋焊接(一)机具设备及工艺1、机具设备主要设备为弧焊机,分交流直流两类。

交流弧焊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保养维修方便;直流弧焊机焊接电流稳定,焊接质量高。

2、焊接工艺焊接头型式分为帮条焊搭接焊和坡口焊,后者又分为平焊和立焊,帮条焊两主筋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5mm,应先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施焊划弧应在帮条内侧开始,将弧坑填满。

多层施焊第一层焊接电流宜稍大,以增加熔化深度。

每完一层,应立即清渣,搭接焊应先将钢筋预弯,使两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两点定位焊固定,施焊要求同帮条焊。

坡口平焊焊前将接头处清除干净,并进行定位焊,由坡口根部引弧分层施焊作之字形运弧,逐层堆焊,直至略多出钢筋表面焊缝根部,坡口端面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弧坑及咬边应予补焊,为防止接头过热,采用几个接头轮流焊接。

坡口立焊先在下部钢筋端面上引弧,堆焊一层,然后快速短小的横向施焊,将上、下钢筋端部焊接。

当采用K形坡口时,应在坡口两面交替轮流施焊,坡口宜成45°角左右。

3、钢筋接头的相关规定。

⑴钢筋接头方法的采用:钢筋接头一般采用焊接,螺纹钢筋可采用挤压套管接头。

对直径等于或小于25mm的钢筋,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但对轴心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⑵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电焊;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帮条焊、搭接焊、熔槽帮条焊等)。

钢筋的交叉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

⑶搭接或帮条电弧焊:①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要求尽量做成双面焊接,只有当不能做成双面焊缝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4度角),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d为钢筋直径。

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⑷ 电弧焊接使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设⑸接头位置与接头截面积: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于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配置在搭接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注:① 搭接长度区段内是指30d(d 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cm;②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③ 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以上限制: ⑹ 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注: ①d为钢筋直径②位于受拉区的搭接长度同时不应小于25cm,位于受压区的搭接长度同时不应小于20cm;当受拉和受压分不清时,搭接长度按受拉区规定⑻钢筋绑扎接头末端的钢筋绑扎接头末端的弯钩:受拉区内的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要增加20%。

直径等于或小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焊接前须清除焊件表面铁锈、熔渣、毛刺残渣及其他杂质,2、帮条焊应采用四条焊缝的双面焊,有困难时采用单面焊。

帮条总截面面各不应小于被焊钢筋截面积的1.2倍(Ⅰ级钢筋)和1.5倍(Ⅱ、Ⅲ级钢筋)。

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钢种直径的钢筋,并使两帮条的轴线与被焊钢筋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和被焊钢筋级别不同时,应按钢筋设计强度进行换算。

3、搭接焊亦应采用双面焊,操作困难时才采用单面焊。

4、钢筋坡口加工宜采用氧乙炔焰切割或锯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5、钢筋坡口焊应采取对称、等速施焊和分层轮流施焊等措施,以减少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