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解析图中的地质作用分别为①沉积作用、②重熔再生、③上升冷却凝固、④高温高压、⑤变质作用、⑥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昆仑玉、大理岩同属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生物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A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第3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

第4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3.D 4.A
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的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B.岩浆的形成过程
C.变质岩的形成过程D.土壤的形成过程
6.图中ab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信的一组是
A.a—砂岩b—砾岩c—板岩
B.a—沉积物b—沉积岩c—新岩浆
C.a—有机质b—风化壳c—岩石
D.a—石灰岩b—大理岩c——岩浆
解析第5题,该图表示了两种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新的岩石,因此该图最有可能是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6题,石灰岩与岩浆接触的地方受热变成大理岩。

答案5.C 6.D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8.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第7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故D正确。

第8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由于该地貌地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

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7.D8.C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④和⑤B.①和⑥C.①和④D.③和⑥10.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
解析第9题变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中与变质岩相连的过程有3个,而过程④只能是变质岩经高温熔化作用成为岩浆,所以③和⑥是变质作用。

第10题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是伴随沉积岩形成过程而被保存下来的,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答案9.D 10. A
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上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

A.E-J-K-L B.L-K-I-M
C.E-G-H-I-K-L D.E-F-G-H-I-K-L
12.上图中①—④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

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可能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13.下图是上图中甲—乙之间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P类岩石的成因最可能是()。

A.岩浆喷发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D.侵蚀作用
解析第11题,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也就是村庄上游分水岭分隔的流域,大致可以判断出C项正确。

第12题,植被破坏相同,面积和土质状况相同,暴雨发生时,产生影响村庄泥、石等物质最多的是②处,该处坡度大,侵蚀程度大。

第13题,P处岩石在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最有可能为变质岩,受到内力作用和变质作用而形成。

答案11.C12.B13.C
某河段示意图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
C.汛期D.流量
解析第14题,因为该河地处北半球,由等高线凸出方向确定,河流流向应自北向南流。

右岸冲刷较强烈,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数家新住处”就应位于地势平坦的堆积岸。

第15题,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并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势的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

答案14.B15.A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两图,回答。

(1)40千米地壳厚度线与我国——自然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简要说明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太原和石家庄纬度相当,但7月气温差别较大,简析其原因。

解析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在对流层,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递减,因此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

同一纬度,地势高的地区,温度低。

答案(1)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
(2)气温和地壳厚度都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其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
(3)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17.下面是“地面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读后回答:
(1)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岩石、岩浆或碎屑物质。

请将各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图中各数字序号分别表示各箭头的地理意义(作用),请分别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A的发源地是________,如果它在地壳中形成岩石这是________岩,如果它直接到达地表以后才形成岩石,这是________岩。

(4)有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结构、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岩石,这叫________岩,这个过程叫________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根据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判断。

答案(1)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2)冷却凝固地壳运动(隆起)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作用(3)地幔花岗岩玄武岩(4)变质岩变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