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 基础资料汇编
包括规划编制依据的原始资料 初步分析评价 其他资料 有关法规的名目
2006.2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调查
➢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规划调查研究的步骤是现场踏 勘,收集基础资料和分析研究基础资料。
1.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地上地下空间形象。 2. 基础资料: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地下空间资源
3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2008/2/24
上海长江越江隧道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3中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状况
类别
1.交通运输设 施
2.公共服务设 施
3.防灾设施 4.生产储存设
施 5.其他设施
2008/2/24
设施名称 轨道交通 地下道路 步行者专用道 汽车自行车停车场 地下商业设施 文化娱乐设施 体育设施 蓄水池、人防工程
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遵循哪些原则? 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设计哪些内容? 4.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有哪些基本方法?
2006.2
第3.1节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地下空间的分类 地下资源的特点 地下空间的利用
3.1 地下空间分类
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地面以下通过开发为城市服务的空间。
2006.2
2.2 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2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深度(文件) 总则:规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规划期限、规
划范围; 1. 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地下空间的分类、分级、设置标准、
规模、布局、各类地下空间的联系与协调,地下空间利 用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 2. 地下公共设施的布局:确定地下商业服务、文化娱乐、 医疗卫生等设施的位置、规模及相互关系; 3. 地下工业仓储设施布局:确定因工艺、安全需要和其他 要求设置的地下工业、仓储设施类别、位置、规模; 4. 人民防空设施布局:根据城市防护类别确定人民防空设 施标准、规模和布局,并提出平战结合方案;
0-15
0-15
3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趋势
1.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大规模、有序化地推动地下 资源的开发利用。
2.城市综合防灾建设必将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3.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地建设将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 4.小汽车的发展必将推动城市地下车库建设。 5.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将推动共同沟和地下空间的建设。 6.城市土地管理的严格化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
2006.2
2.2 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3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 预测城市空间需求量的方法:
1. 城市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差。
2. 城市发展需求空间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差。 ➢ 选择一个主导因素确定“一次空间需求量”,测算与此因素有关
的城市其他因素产生的“二次空间需求量”,分析测算二次空间 产生的相应的“三次空间需求量”。 ➢ 根据空间总需求量和城市空间资源量分配给上部空间、地面空间、 地下空间的内容和相应量值,并考虑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内容。
2008/2/24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3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趋势
住宅区园林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城市交通地下化,市政基 础设施地下化,防灾设施综合化,能源、物质战备化。
2008/2/24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第3.2节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规划的内容 规划的深度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
统计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 展条件。
2.地下空间开发战略;
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主要技术指标;控制要求。
3.确定空间布局;
开发层次的内容、期限,规模、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
4.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
2006.2
2.2 城市空间规划的内容
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扩大城市空间容量)
外地 控制 迁入 人口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国际战争因素
资金筹集
绿地
➢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总图:
标明规划建成区用地范围、用地布局、道路系统,标明地下交通设施、 公共设施、人民防空设施、工业仓储、市政设施、文物古迹等的位 置、规模及与地上设施的关系。
➢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标明工程管线综合沟的位置、走向、断面及形式等;标明地下变电站、 蓄水池、供热站等设施的位置。
2006.2
8. 远景规划:确定城市远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标和设 施布局;
9. 实施规划的措施。
2006.2
2规划图纸(1)
图纸比例1/5000-1/25000
➢ 地下空间现状图:
标明城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城市主次干道,各类现状地下空间的性质、 类别、位置、规模。
➢ 地下工程建设条件评价图:
标明城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矿藏、文物分布、地下水位埋深线等;
动力机械厂物质库
地下设备房
开发深度 m
0-20
类别
0-20
0-10
0-10
0-10
6.市
0-15 政基础设 施
0-15
0-20
0-20
0-15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设施名称 引水干线 给水管 排水管 地下河流 燃气管 热力管、冷气管 电力管、变电站 垃圾处理管
电信管
共同沟
开发深度 0-20 0-10 0-10 0-15 0-15 0-15 0-15 0-15
2006.2
2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深度(文件)
5. 地下交通设施布局:确定地下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的类型、规模、分布以及与地上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6.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地下工程管线综合管沟、 变电站、蓄水池、供热站等市政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 和布局;
7. 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项目、规模,进行投资估算, 安排建设时序;
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无限性和制约性。 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层次性和不可逆性。 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致密性和稳定性。 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不同于地面空间的环境特点。
2008/2/24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2地下空间优缺点特性比较表
功能 业务 文化生 活
处理供 给
生产
交通
防灾 2008/2/24
➢规划的目的
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规划的制约因素
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地下空间的不利因素、城市防灾减 灾、国家空防。
➢规划编制分四个阶段
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论证、规划成果。
2006.2
2.2 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主要任务:
1.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 源;
利 利
恒湿 利
隔声 利 利 利 利
利 利 利 利
耐震 性
利 利 利 利 利

拓宽 性 很利 很利
利 很利
利 利 利 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3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方向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原来以功能型为主,转向改 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并重的方向发展 。
1.综合化:
2.分层化与深层化:
2.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预测城市地下空间规 模;
3.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方向,协调地面上下、地下设施之 间关系,指导地下空间布局;
4.目标是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实现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发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时间相同
2006.2
2.2 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中南大学岩石力学与工程所 胡毅夫
(本科生教学课件)
本章内容简介
补偿城市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正趋向大型化综 合化,对从浅层至深层地下空间资源总体规划要 按照聚集对应、等高线原理、计划协调、开发保 护并重等原则,通过地下空间结构和布局实现城 市整体规划的统一。
2006.2
本章内容关键问题
2008/2/24
1 地下空间分类
地下空间按功能用途分 类
2008/2/24
2.1 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
1 地下空间分类
地下空间按功能用途分类
1. 商业空间:商场、商业街
6.仓贮空间:水和能源;粮食、核
2. 文娱空间:影剧院、音乐厅、展 能源废料
览馆、图书馆、运动场
7.居住空间(低标准)
3. 交通空间:地铁、城市快车道、 8.业务空间:办公、会议、教学、
状况,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交通,环境现状和发展趋 势。 3. 分析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
策,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案。
2006.2
2.2 地下空间规划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调查基础资料深度要求
1.城市勘查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2.城市测量资料。 3.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 冰冻等。 4.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5.人防工程。 6.城市交通。 7.土地利用。 8.市政公用设施。 9.城市环境。
空间
办公室 地下街 住宅 文体设施 电缆 煤气管 上下水管 弃物管道
供热管道
工厂
道路
停车场 铁道 物流隧道 步行道 掩蔽所 排洪道 蓄水池
隔热
很利 利 利
气密 不利 不利 不利 不利
利 利
不利 不利 不利 不利
不利 利
隔绝性、隐蔽性
隔离 防爆 恒温
不利
不利
不利
不利


利 很利
很利
很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