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答: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答: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

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

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答:第一次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第二次是起因是黛玉错疑宝玉,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于是把残花拿去掩埋。

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答:先是忠顺王府打发人来向贾家索要戏子,接着又有贾环将金钏之死诬陷在宝玉身上,最终导致贾政惊气交加而欲将宝玉“立刻打死”,且不满小厮的力度而亲自操板,众门客无法劝阻,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其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贾政罢手,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宝玉被抬回房。

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答:王夫人先抱着板子哭着说宝玉该打,然后从贾政一贯庄重角度请“老爷自重”并以“怕老太太不自在”来要挟。

无效后又抱住贾政求,说母子相依,既然要勒死儿子,她只能和宝玉一起死,并爬在宝玉身上大哭,冲突得以稍稍缓和,但王夫人看到宝玉挨打程度,悲痛下痛哭死去的长子,致使贾政落泪。

或答:贾母一来便以“先打死我”让贾政又急又痛。

面对贾政的赔笑,厉声回应以自己“没生个好儿子”来讽刺贾政对自己封锁消息。

尽管贾政小心翼翼赔罪,说不再打宝玉,但贾母不信,仍赌气要回南京,并以让王夫人从此别疼宝玉,以便将来“少生一口气”来表达对贾政的不满,把贾政逼得苦苦认罪。

或答贾政亦可。

6.“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7.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答: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

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8.简述《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出场的情景。

答: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这些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9.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答:如林黛玉:宝黛初会,读西厢,菊花社,闭门羹,葬花,焚稿。

如“葬花”情节:有一次,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地挫伤了她。

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10.《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

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

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

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11.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丫鬟又主要写了谁?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这样设计有何作用?答:园中主人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丫鬟主要写了晴雯、入画、司棋。

如探春,反应激烈,无所畏惧,义正严辞,坚决对抗,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且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件对家族的影响。

而惜春,则年幼执拗,始则惧怕,继则无情,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刻画最突出的是探春和晴雯,二人均强烈反抗,但反抗实质不同。

晴雯的反抗体现出一个奴才的清白无辜,自尊自重,大胆无畏,其悲剧更显示出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探春的反抗则突出了贾府必然走向没落的悲剧。

这样设计的作用之一是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12.贾宝玉和甄宝玉各如何评论“女儿”?答: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甄宝玉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

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第一回)13.两首《西江月》如何评价宝玉?答:(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贬,其实是褒,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第三回)14.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的?用文中的诗文回答。

答: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三回)15.王熙凤见到黛玉时,说一番什么话?答:“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妹妹是这样命苦,怎么姑姑就偏去世了! (第三回)16.葫芦僧给贾雨村的护官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关系到哪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的关系怎样?答: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史、王、薛。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皆连洛有亲,一损俱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第四回)17.金陵十二钗指谁?按小说书本顺序。

答: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18.警幻仙姑请宝玉品茶饮酒,茶名和酒名分别是什么?答: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19.宝玉游太虚幻境看到两边的对联是?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0.“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21.《红楼梦》曾在第23 回和第27 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红楼梦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答: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22.“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问林黛玉所喜、所惊、所悲、所叹的分别是什么?答:所喜者,果然自己好眼力,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颂扬她,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三十二回)23.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答: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24.“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1)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

(2)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25.简述小说写的刘姥姥三次进府?答: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风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满意而归。

二进荣国府是贾府鼎盛之时,刘姥姥装疯卖傻, 左右逢源,打浑逗趣,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风光了一阵。

三进荣国府是贾家衰败之后,贾母已死,凤姐病病重,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姥姥挺身而出,救出巧姐。

(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一百一十三回)26.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答: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27.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答:“木石前盟”交代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

表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黛玉(绛珠草)与宝玉(神瑛)为木石前盟。

28.《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

相关主题